公園2007,在麥田夜鶯則為賴歷二十六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今年身體健康,全年并無大事可敘,縱是心情有些反復, 春季幾次熱鬧郊游,不甚精彩,四、五月份開始成為獨居人士, 而人生的第一場愛情也終究灰飛煙滅,雖然前一兩年已經死水微瀾, 入秋之后工作漸忙,竟四處出差, 從江南到西域,再到大不列顛,冬天之后工作倍感得心, 心情之小有惆悵也無暇顧及.總之,在吾出世以來,第二十六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這些事情,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其間因果關系,恰也影響此后的發展.此年,公司結構調整,歲末工作漸增,似乎為明年之良好開端的序幕,不過壓力甚大,亦感差距仍在,多勞多得仍為不變真理,仍需自勉.而感情領域,似乎就是一張白紙,甚至已經喪失了談情說愛的激情,不過,愛情這東西仍是絢爛無比吸引力十足,因此依舊給明天許一個夢. 除此之外,無論是書本還是旅游抑或交流而來的見識也頗有增長, 在人生觀方面的確是畢業后的第一次洗禮.而平時, 閱讀音樂網絡之外竟是鍋碗瓢盆, 簡單得來也不乏情趣.來年則期盼風調雨順, 工資上昇, 吃飽睡足, 天天開心.
以上文字雖戲仿<萬歷十五年>,但寫來字字真切.今日早晨,睡夢中,媽媽叫醒,今天是你生日啊!噢,農歷的生日竟然跟07年的最后一天重合,先對自己說一句生日快樂,再給大家說聲新年快樂!!青春無敵,要爽由自己!! Happy New Year!!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年度評論轉帖之"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
轉自南方周末, 南周的年度社論每每讀來總會感動莫名,從以前的"讓無知者有知,讓無力者前行"到現在的"常人的悲歡,常識的力量",無不用著最精彩的文字,最易于銘記的短語敘寫一年的精彩,收藏之!
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而这一年的喧哗、幽默与彷徨都还余澜未了。在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上,因为不想被愚弄,“打虎网民”们在网络上持续地质疑着、嘲弄着。这场行动看上去似乎浩大而无聊,似乎消耗社会的精力,似乎遮蔽了真问题,却有着高度的中国式合理性,最终达成了庄重的效果,促使权力放下架子正视事实。
这也是属于正剧的一年,真正值得为之举杯庆祝的一年。年终时节,海沧PX项目宣布迁建,厦门市民的绝地反击终获成功。一场儿童节的散步,持续6个月的坚持,配合厦门市政府充满智慧的回应与利导,成就了2007年最不可思议的民主童话。
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们,在这一年,用他们的智慧证明了民意终究不可违背。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坚持说:等一下,你忽略了我们的立场。正是他们促使这个匆忙逐利的时代为民主、为常识而驻足沉思。
像以往一样,中国这艘巨轮穿行在全球化的劲风之中。这一年最可喜悦之事,在于中国民众的行为已经证明,他们在开放进程中收获的思想更多于利益,民主与民权等普世价值不仅被中央高层强调,还越来越被各阶层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年,中国的任何涓滴进步都基于权力对平常人的敬畏,基于国家对常识的回归。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在重庆,一幢因锱铢必较而产生的孤独矗立的危楼,竟然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象征、一个奇迹和一座民权的堡垒。在“最牛钉子户”得到了广泛支持的背后,正是人们在捍卫着自己对私有财产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当强迁已成往事,姗姗来迟的常识正是文明的真义,民权的背后更是民利。
重庆市政府在事后收获的诸多好评,又证明了民众愿意慷慨地嘉许开明的执政者这一素来不变的常理。
在北京,医改八套方案的博弈,农村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国家义务,是基于现代政府的自我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是基于一个文明社会必须尊重生命与慎杀的常识。在中央政府层面,官员的任命更为多元而不局限于执政党内部,亦可显变化之微,知公共管理常识之著。
同时你也不得不感到遗憾,这一年不是每个平常人都受到平常的对待,不是每个常识都受到了尊重。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回忆,在7月,豪雨袭击中的济南银座商场有市民死难,而参与灾情讨论的女网友“红钻帝国”竟然因言获罪。如果这个社会每做对一道现代文明给出的题目,就要由多次的错误作为陪伴,那么它的进步就还不够快,还不足以温暖普通民众们的心怀。
进步,一定要快些,再快些。今天,当我们说起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时候,并不只是说它有着深邃的历史和文化,更是说这里生活着一些最平常的人,他们有着一个质朴的中国梦:不要让任何一个纳税人享受不到应得的公务服务,也不要让任何一个辛苦工作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007年,比照一些不幸的先辈,即便在最贫瘠的乡野,中国民众的自尊也已经不再麻木。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着纷繁复杂的问题,他们期待着社会的进步。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想起,这一年,当一位英国记者驱车中国西部遇到一位中国农民并问他最需要什么时,农民回答说:“尊重。”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是辛苦的一年,对于赢家们来说却是金碧辉煌的一年。从来没有哪一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财富数字获得了如此惊人的爆炸性增长,也从没有哪一年房地产商们的集体上榜如此令人目眩。对于经济社交生活来说,这也是觥筹交错的一年,与权力愈接近者愈强大,普通人的利益则在某种程度受损,这意味着资源和机会的垄断者阻断了更多人的幸福之路。
当中央财政收入预计达到惊人的5万亿元时,人们期望着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期望着服务型政府的建成。
人们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人们期望着效率,也期望着公平,期望着民主,也期望着法治。人们期望着常人的悲欢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成为国家的力量。
他们也期望着,物价飞涨之时,有公平的机会让人们去应对。“跑赢CPI”成了2007年的时代最强音,可是在城市中间阶层当中,个个跑得累,谁人跑得赢?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丧失希望——当一个双手劳动的人鼓足勇气站到售楼处前,却发现房价数月的涨幅就已经把他多年的辛苦化为泡影。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注意到,失望会造成精神的迷茫。你不得不期待,社会精神的实利主义化不再加深。
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活。岁暮天寒,人们在期望,这个国家的一切制度都以普惠于民为依归。
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常人的悲欢日益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日益成为国家的力量。我们要回望这一年。这漫长而又不容易的一年。
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而这一年的喧哗、幽默与彷徨都还余澜未了。在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上,因为不想被愚弄,“打虎网民”们在网络上持续地质疑着、嘲弄着。这场行动看上去似乎浩大而无聊,似乎消耗社会的精力,似乎遮蔽了真问题,却有着高度的中国式合理性,最终达成了庄重的效果,促使权力放下架子正视事实。
这也是属于正剧的一年,真正值得为之举杯庆祝的一年。年终时节,海沧PX项目宣布迁建,厦门市民的绝地反击终获成功。一场儿童节的散步,持续6个月的坚持,配合厦门市政府充满智慧的回应与利导,成就了2007年最不可思议的民主童话。
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们,在这一年,用他们的智慧证明了民意终究不可违背。正是这些最平常的人坚持说:等一下,你忽略了我们的立场。正是他们促使这个匆忙逐利的时代为民主、为常识而驻足沉思。
像以往一样,中国这艘巨轮穿行在全球化的劲风之中。这一年最可喜悦之事,在于中国民众的行为已经证明,他们在开放进程中收获的思想更多于利益,民主与民权等普世价值不仅被中央高层强调,还越来越被各阶层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年,中国的任何涓滴进步都基于权力对平常人的敬畏,基于国家对常识的回归。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惊讶,在重庆,一幢因锱铢必较而产生的孤独矗立的危楼,竟然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象征、一个奇迹和一座民权的堡垒。在“最牛钉子户”得到了广泛支持的背后,正是人们在捍卫着自己对私有财产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当强迁已成往事,姗姗来迟的常识正是文明的真义,民权的背后更是民利。
重庆市政府在事后收获的诸多好评,又证明了民众愿意慷慨地嘉许开明的执政者这一素来不变的常理。
在北京,医改八套方案的博弈,农村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国家义务,是基于现代政府的自我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是基于一个文明社会必须尊重生命与慎杀的常识。在中央政府层面,官员的任命更为多元而不局限于执政党内部,亦可显变化之微,知公共管理常识之著。
同时你也不得不感到遗憾,这一年不是每个平常人都受到平常的对待,不是每个常识都受到了尊重。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回忆,在7月,豪雨袭击中的济南银座商场有市民死难,而参与灾情讨论的女网友“红钻帝国”竟然因言获罪。如果这个社会每做对一道现代文明给出的题目,就要由多次的错误作为陪伴,那么它的进步就还不够快,还不足以温暖普通民众们的心怀。
进步,一定要快些,再快些。今天,当我们说起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时候,并不只是说它有着深邃的历史和文化,更是说这里生活着一些最平常的人,他们有着一个质朴的中国梦:不要让任何一个纳税人享受不到应得的公务服务,也不要让任何一个辛苦工作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007年,比照一些不幸的先辈,即便在最贫瘠的乡野,中国民众的自尊也已经不再麻木。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着纷繁复杂的问题,他们期待着社会的进步。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想起,这一年,当一位英国记者驱车中国西部遇到一位中国农民并问他最需要什么时,农民回答说:“尊重。”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是辛苦的一年,对于赢家们来说却是金碧辉煌的一年。从来没有哪一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财富数字获得了如此惊人的爆炸性增长,也从没有哪一年房地产商们的集体上榜如此令人目眩。对于经济社交生活来说,这也是觥筹交错的一年,与权力愈接近者愈强大,普通人的利益则在某种程度受损,这意味着资源和机会的垄断者阻断了更多人的幸福之路。
当中央财政收入预计达到惊人的5万亿元时,人们期望着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期望着服务型政府的建成。
人们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人们期望着效率,也期望着公平,期望着民主,也期望着法治。人们期望着常人的悲欢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成为国家的力量。
他们也期望着,物价飞涨之时,有公平的机会让人们去应对。“跑赢CPI”成了2007年的时代最强音,可是在城市中间阶层当中,个个跑得累,谁人跑得赢?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丧失希望——当一个双手劳动的人鼓足勇气站到售楼处前,却发现房价数月的涨幅就已经把他多年的辛苦化为泡影。
岁暮天寒,你不得不注意到,失望会造成精神的迷茫。你不得不期待,社会精神的实利主义化不再加深。
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也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活。岁暮天寒,人们在期望,这个国家的一切制度都以普惠于民为依归。
我们刚刚度过了多么传奇性的一年。常人的悲欢日益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日益成为国家的力量。我们要回望这一年。这漫长而又不容易的一年。
2007年12月23日星期日
讀一本新書
這年頭, 爛書太多了, 一不小心,非常欣賞的書可能是抄襲的或者就是假的.譬如<貨幣戰爭>,很早就放入了豆瓣"想讀"之列,后來看了<開卷八分鐘>,在金融時報上看了胡祖六的文章,才知道這本書原來是抄的,抄一部叫<the money master>的紀錄片的內容.如果抄的內容非常真實還好,比較無良的是里面東西錯漏百出, 是一出陰謀論的調調.可憐現在去書店,排行榜上都是這本書....這話說來,中國人一太恐懼,二來太無知...幸好自己沒上當.
自己手頭上的新書很多,有時候不看一直覺得對不起自己.昨天晚上+今天早上就把一本<華為的世界>看了.說起這書,還得感謝Mindmeter的方軍,當時他送給了我四本,真是好人那~~~
這書基本上看個前言和后記以及目錄就足夠了, 不過自己昨天晚上精力比較充沛,認真看的竟然有2/3. 看完之后,真的猶如其它人所擔心的,華為在靈魂人物任正非退出之后,會怎么樣?即使艱難的成功引入IBM的集成產品開發以及集成供應鏈,即使現在華為的國際市場已經盈利頗豐,即使組織結構一再改革,即使他已經明白了基業長青的真諦在于長青有效的組織結構,軍人般強悍的任正非依舊讓人敬畏甚至畏懼,而更加要命的是無論怎么國際化, 中國人還是占多數,這個群體用西方的一系列管理思想來推斷總會出現偏差.看看最近的華為裁人事件,這種傳說的狼性文化依舊復辟.也許華為的上市才可以拯救華為.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艱難重重,而外資企業何嘗不是水土不服呢,譬如Kraft Foods. 昨天在卓越上買了本<激蕩三十年>,也許吳曉波的書能給這個問題一個解答,期待之中.
自己手頭上的新書很多,有時候不看一直覺得對不起自己.昨天晚上+今天早上就把一本<華為的世界>看了.說起這書,還得感謝Mindmeter的方軍,當時他送給了我四本,真是好人那~~~
這書基本上看個前言和后記以及目錄就足夠了, 不過自己昨天晚上精力比較充沛,認真看的竟然有2/3. 看完之后,真的猶如其它人所擔心的,華為在靈魂人物任正非退出之后,會怎么樣?即使艱難的成功引入IBM的集成產品開發以及集成供應鏈,即使現在華為的國際市場已經盈利頗豐,即使組織結構一再改革,即使他已經明白了基業長青的真諦在于長青有效的組織結構,軍人般強悍的任正非依舊讓人敬畏甚至畏懼,而更加要命的是無論怎么國際化, 中國人還是占多數,這個群體用西方的一系列管理思想來推斷總會出現偏差.看看最近的華為裁人事件,這種傳說的狼性文化依舊復辟.也許華為的上市才可以拯救華為.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艱難重重,而外資企業何嘗不是水土不服呢,譬如Kraft Foods. 昨天在卓越上買了本<激蕩三十年>,也許吳曉波的書能給這個問題一個解答,期待之中.
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讀一本舊書
最近很多人在看<士兵突擊>, 哭得稀里嘩啦的不計其數;之前有部叫<山楂樹之戀>的網絡小說也是讓很多人眼淚汪汪.梁文道说中国人太需要感动了,我空虛得來也從書架上端起一本沒看過的"舊書".
故事發生在70年代末西北的一個山旮旯里,高中畢業的高加林沒有考上大學,幸運的是在村小學當上了民辦教師,這在村里已經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對他而言也意味著希望--不用耕田,可以學習,有機會轉正.可是好景不長,三年后,村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孩子畢業后便把他頂替了.小說從這里拉開序幕,那是一個陰云密布的夜晚.
一蹶不振的高加林在村人的冷眼之下開始上田地耕田,在一片灰暗之中,劉巧珍闖入了他的生活.這個村中姑娘被說親無數,都一一拒絕,只因她暗暗愛著這位看上去頗有知識分子風范的人.在她看來,重歸土地的高加林離她更近.劉巧珍的主動表白讓失意的高加林受寵若驚同時也喜歡上了這位俊姑娘.從面對村人的議論到家庭的壓力,劉巧珍無私的愛著高加林,為他穿新裝,為他而刷牙(當時他們村可只有三個"文明人"刷牙的).
命運的安排,讓高加林有機會離開村莊到縣城當一名記者.當上記者的高加林如魚得水,而高中同學縣電臺廣播員黃玉萍也在這個時候向他表明了心意.面對城市和農村,世界視野以及小農意識的對比,高加林接受了黃玉萍,同時在一個曾經邂逅的橋頭了斷了和劉巧珍的愛情.一切似乎非常完美,事業,愛情...
劉巧珍在事后的短短半個月內便嫁給了另一個農民,而黃玉萍和高加林的結合意味著她和舊男友黃克南的決裂.接下來的事情,便是高加林進城的"后門"行為被黃克南的母親告發了,隨之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 在那個年代,即使相愛,身份的不同還是無法在一起, "貶為"農民的高加林拒絕了黃玉萍熱烈的愛.回到鄉村,想起了劉巧珍無私而溫柔的愛,以及难以面对的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只得面朝黃土,任眼淚泉涌.
所有的一切很多是體制下的無奈和悲哀,但是路遙更用形象的陜北語言讓我們進入他們的感情糾葛之中,而這決不是一篇小說那么簡單.
在小說開頭,他引用了作者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這篇小說叫<人生>,路遙寫于1981年夏天,那時我還沒出生.
故事發生在70年代末西北的一個山旮旯里,高中畢業的高加林沒有考上大學,幸運的是在村小學當上了民辦教師,這在村里已經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對他而言也意味著希望--不用耕田,可以學習,有機會轉正.可是好景不長,三年后,村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孩子畢業后便把他頂替了.小說從這里拉開序幕,那是一個陰云密布的夜晚.
一蹶不振的高加林在村人的冷眼之下開始上田地耕田,在一片灰暗之中,劉巧珍闖入了他的生活.這個村中姑娘被說親無數,都一一拒絕,只因她暗暗愛著這位看上去頗有知識分子風范的人.在她看來,重歸土地的高加林離她更近.劉巧珍的主動表白讓失意的高加林受寵若驚同時也喜歡上了這位俊姑娘.從面對村人的議論到家庭的壓力,劉巧珍無私的愛著高加林,為他穿新裝,為他而刷牙(當時他們村可只有三個"文明人"刷牙的).
命運的安排,讓高加林有機會離開村莊到縣城當一名記者.當上記者的高加林如魚得水,而高中同學縣電臺廣播員黃玉萍也在這個時候向他表明了心意.面對城市和農村,世界視野以及小農意識的對比,高加林接受了黃玉萍,同時在一個曾經邂逅的橋頭了斷了和劉巧珍的愛情.一切似乎非常完美,事業,愛情...
劉巧珍在事后的短短半個月內便嫁給了另一個農民,而黃玉萍和高加林的結合意味著她和舊男友黃克南的決裂.接下來的事情,便是高加林進城的"后門"行為被黃克南的母親告發了,隨之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 在那個年代,即使相愛,身份的不同還是無法在一起, "貶為"農民的高加林拒絕了黃玉萍熱烈的愛.回到鄉村,想起了劉巧珍無私而溫柔的愛,以及难以面对的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只得面朝黃土,任眼淚泉涌.
所有的一切很多是體制下的無奈和悲哀,但是路遙更用形象的陜北語言讓我們進入他們的感情糾葛之中,而這決不是一篇小說那么簡單.
在小說開頭,他引用了作者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這篇小說叫<人生>,路遙寫于1981年夏天,那時我還沒出生.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激蕩三十分鐘 --- 朱學勤@嶺南講壇
今天早上9點多打開豆瓣的時候,看到了小叉同學的留言,這個自稱越來越文藝的人準備去聽朱學勤的演講.后來搜索一下才知道,10點鐘在先烈路的科學院科技圖書館舉行,而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9點50分了.不過無聊也是無聊,還不如去聽聽這個自由主義代表人物的觀點,畢竟,自己對自由主義還是有些興趣的.
到了先烈路已經遲到了半個小時,沒有位置,在邊上站著.
演講題目是"激荡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還以為是吳曉波講的,人家的書早就用了這個題目了.這些職業學者的確厲害,加上問答,真的差不多三個小時,不過正式的演講真是四平八穩, 沒有妙趣橫生也沒有妙語連珠,倒是問答的時候,互動的力量讓一些敏感問題迸發了,這讓包括我在內的現場讀者有了不少熱情,基本上激蕩三十年的改革在論壇是激蕩了三個小時,而讓我激蕩了三十分鐘.后來有不少有趣甚至鋒利的觀點, 天涯網的直播也給刪了,這里隨便摘寫(摘錄+記憶編寫):
1.中國30年干的很多事情都是違背憲法的,但是不出什么問題,因為"三十年来中国基本的发展就是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干了再说".
2."1991年的華東水災救了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是鄧小平對一個省級官員的原話.因此,才能慢慢從89的事件中解脫出來.
3."第二场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就来自于各省市都成了大型的投资公司,省和省之间就是两个大型投资公司的竞争啊,动力来自于这个。"書記是董事長,省長是經理.
4."中国成了资本家投资的天堂...中国的崛起给欧洲的剩余资本找到了新的投资场所,这个投资场所遭遇不到工会的纠缠".
5."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第二场改革的特点之二。第一场改革是有双向目标在那里的,今天来说是有一个愿景,第二场改革时只有一项目标,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进度极其缓慢,权力不受监督、不受制约,第二场改革是权力盛大的节日,那当然会造成一是官员大面积的制度性的腐败,第二是千百万的民众相对意义,不是绝对意义,相对意义上有一种被剥夺感,被改革开放抛弃的那种离弃感。"
"如果计算数字的话,至少沿海地区每一个中国家庭,绝对收入在上升,但是你问他的主观感受的话,所谓幸福指数的话,倒反而不如第一场改革时了。这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就是这样出现的。第二场改革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对这个体制形成的影响是什么呢?"
6."这个左翼意识形态它可以给原始积累的过程当中,千百万弱势阶层起一种镇痛的作用,因为有一种允诺在这里。时间长了,镇痛作用消失,老百姓突然苏醒过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便利性就变成了虚伪性。变异变虚伪,就造成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政府公信力的严重丧失。大家开始不相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那是骗我们的。这两者之间出现巨大的剪刀差,是当下中国公信力丧失的源泉、根源,不要怪老百姓随地吐痰、不要怪老百姓上车没有秩序,不要怪老百姓这么粗野,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公信力的丧失,老百姓觉得没有什么可信了"
7.第二场改革的结构,是市场化的列宁主义.就是經濟體制改革了,但是政治體制還是沿用列寧的那套.這是朱學勤自己的名詞.
8."只干不说是有问题的,你可以这样干一代人,干三十年,但是不能干第二代人,干第二个三十年,因为普通老百姓都在觉醒,骗是骗不出一个现代化的,这样可能骗出一个现代化的陷井,第二个三十年应该向老百姓说实话、允许老百姓实话,使你的所言所行紧密结合,这样才可以经得起风浪,才可以凝聚人心。"
9."我们今天说民主,要对老百姓说,对自己说,更重要也要争取说服官员,民主不仅仅是给老百姓调皮捣蛋的,民主也是让您老人家安全着陆的一个制度,民主能够给你安全感。"
10."两党制,老百姓是这样选择的,或者两党制总是有必要的,左派天然是倾向于分钱的,看看此前右派钱赚多了,缸里的米要出来了,这时老百姓就赶紧选左派了,慢慢的钱分完了,老百姓赶紧投票,选右派,因为右派是赚钱的。所以选了一段左派,给大家分钱,分了四年、八年,马上老百姓又要选右派,右派是给大家赚钱的。所以这是创造财富、分配财富人的天然要求,也是来自于人性当中,有的人天然的保守派的成分多一些,另外一批人天然的就是左翼政党的成分多一点。我们七千万人的党内,肯定也是有这种天然的区别的。党内民主非常必要,而且应该从党内民主做起。如果党内有两种政治倾向的人,他们有合法的表达,我想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大大的增加,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呢?"
11."当下的中国,基本性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不是文化的问题。"..."儒家的兄孝子贤等东西...可以修身,不足以治家、齐国,治天下更是妄想。"
有些在網上已經刪掉了,譬如:
12.有人提問關于群主立憲制的,朱風趣的說:"同情的理解",同時也表情中國已經不可以回到一百年君主立憲制,現在需要的是政黨制.
13.中國的黨內民主不止可以跟國外學習,也可以更自己共患難的友黨國民黨學習.當年胡適就曾建議將國民黨一分為二.
14.中國現在已經喪失將自己的事情說清楚的能力,只能將耳朵掩起來.
15.有些關于鄧小平的也很有趣,政治角力了,譬如鄧對陳云說,"黨內只能有一個潑猴". 忘記跟XX講的"你不要再呈英雄了",自此之后,此人一直低調.
16.有人說鄧小平前十年的改革(指79到89)極左,后來的一槍極右,結果什么都沒有.
17.結尾,朱學勤希望中國以后的改革再也不要出現流血,對內用不言戰.
一概言之,在結尾出終于看到了朱老師作為一個自由派代表對黨內民主化政治改革的強烈呼吁.不過可惜在字面上,大眾聽到的還是有技術處理的,全面可以見天涯關天茶舍:『关天茶舍』 激荡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直播]
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
1972年的表情 ----- 沒有表情
"在中国几乎感觉不到感情和痛苦,它们被隐藏在俭朴和含蓄的后面."
這句話太讓我印象深刻,以至把它當成整部電影的符號.這句話是導演安東尼奧尼看完河南一個村鎮之后說的話,那年是1972.
1972,尼克松訪華,田中角榮也隨后到達這個國家,似乎政治上稍稍開放,但是, 那還是一個牛鬼蛇神尚在的年代,還是一個毛主席萬歲的年代,在<往事并不如煙>中繼續淌血的年代,而紀錄片中的小孩便是我們的父輩.
在電影里,我看到了在官方安排下的痕跡, 第一部分的北京, 在小學里,所有的小孩在高興的玩耍, 公園里面的老人在"鎮定"的打著太極,而一戶棉廠工人正在大魚大肉的做飯,可是家徒四壁,老人家說,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玩點抱孫子都可以啊. 在一家醫院,醫生用我們偉大的針灸來給一個剖腹產的女人進行麻醉,女人說,基本上沒有感覺到疼痛.(我第一次看到剖腹產竟然是在72年的電影,太可怕了!)
看電影的過程中,得不斷的判別哪些是刻意安排的,哪些是最實實在在的.就如導演所說, 我們來這里不是來觀光,是來看中國人的,于是,很少的旁邊,很多的人物表情. 在北京,有著很多表面的鎮定,但是在河南,一個安東尼奧尼突然闖入的村莊里,看到的卻是全部的惶恐,緊張卻好奇,包括村長. 面對鏡頭,轉頭離開似乎不大禮貌,于是他們能熬則熬,毫無表情地一動不動.從北京到河南紅旗渠,再到蘇州,上海. 人們簡陋的無以復加的過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政治生活,雖然場景過于粉飾,但是人們的表情無法假裝.就像這張圖片一樣勾勒了一代中國人的迷茫.
這部紀錄片叫做<中國>Chung Kuo - Cina, 由意大利大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與1972年.隨后在1974年引起了全國大批判,<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反华影片>, 同時蘇聯美國都各有用心的發表文章.在國內,周恩來郭沫若也由此受到四人幫侮辱.關于這部影片,可以看看書城的文章:安东尼奥尼的荣誉与痛苦.
2007年7月31號,這位叫米開朗其羅-安東尼奧尼的老人逝世,一切的榮譽與痛苦都歸于平靜了.而中國的文革也過去的30年, 過去的傷痕還是只能以文學的方式出現,我們稱之為傷痕文學.而真正的回憶似乎還沒有展開,依舊的沒有表情.
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這句經典的臺詞成了少年殺人的最后扳機,少年小四用一把日本女人自殺用的匕首捅向了"女朋友"小明,這幾秒鐘的殺人,導演楊德昌用了3個小時36分鐘進行鋪墊.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太經典了,甚至成了"初级装比文艺小青年电影必修课".在大學的時候就下載過幾次,但還是沒有看完,一來那個時候對事物的理解尚淺,二來電影的確太長了,差不多四個小時.最近重新看了楊德昌的幾部電影,那種哲思式的手法讓人印象深刻,而這種理解似乎在大學時代所不曾的,隨著年齡漸長,閱歷經驗增加,看楊德昌的電影就如看某些經典小說一樣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種魅力讓我昨晚在買碟的時候,后不猶豫的拿起了這張D9.
“民國三十八年前役,數百萬的中國人隨著國民政府移居臺灣,絕大多數的這些人只是為了一個安定的工作,為了下一代一個安定的成長環境.然而,在這下一代成長的過程裏,卻發現父母正生活在對前途的未知與惶恐之中,這些少年在這極不安的氣氛中,往往組織幫派來壯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簡單的一段話,楊德昌在開頭告訴了觀眾,但是這段話不止是時代背景這么簡單,它暗示著少年成長中家庭,社會等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少年宿命式的遭遇.
那時候的張震還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樣子稚嫩地木訥. (在同樣的年代里,在<最好的時光>,他飾演的已經是青年了,btw,我竟然意外的發現<殺人事件>里面"217"的撞球間跟<最好時光>戀愛夢里舒淇經營的撞球間何其相似!)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進入中學.學校制度的"不公平", 少年朋友的拉幫結派, 把妹的情感碰撞和小鎮兩幫混混的權力爭斗,國民黨統治下的政治發展,以及美國日本遺留下對臺灣的文化碰撞,讓張震扮演的小四一步步的失去了原先父親傳遞給他的人生價值,進而最后發瘋似的將小明捅死,以此來證明心中那道德精神的永恒.當然,影片的最后告訴我們"民國五十年夏天,臺北市地方法院初審,小四被判處死刑.旋因此案為國民政府遷臺后第一椿未成年殺人案件,於各界紛爭后,經高的法院更審,改判有期徒刑十五年."
牯嶺街少年殺人,其實是社會殺人,跟4月份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殺人事件大同小異,只不過這個"社會"大不相同.所以,將4小時的這個切片放在顯微鏡下,社會的尸體便一覽無遺.因此,它成了探討60-70年代臺灣的最好歷史教科書,同時它也成了教育界的警示牌,當然它還是眾多文藝青年懷念楊德昌的最好題材.
電影宏大得每個人物都可以用一篇文章去探討, 主角小四, 不斷轉投懷抱的小明, 正直的父親, 讀過"戰爭與和平"的小公園前領袖Honey, 信奉耶穌的姐姐, 小貓王, 滑頭等等.而看完電影,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心理會平靜下來, 它會讓激動的文藝青年每個人都寫點什么,因此我也不需要在這里啰唆太多,百度下影評太多了.不過最好的來自于一篇叫"青春是极其伤身的--牯岭街教育诗",里面的作者說"我叫华光复。在杨德昌的电影中我叫“滑头”,我泡过小翠和小明。"聽上去很沉重.
看完電影幾小時后,依然無法平靜,特別是聽著這首貌似很浪漫悠揚的貓王情歌.電影里面,二條和小貓王在小公園冰果室動情的歌唱, 踩著單車剛到小公園的小四張震似乎仍沉浸在和小明見面的甜美和矛盾之中.
I'll never let you go. why? because I love you.
I'll always love you so. Why? because you love me.
No broken hearts for us, cause we love each other.
And with our faith and trust, there could be no other.
Why? cause I love you. Why? cause you love me.
.......
補敘:在今天晚上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組委會授予楊德昌終身成就獎,整個過程的背景音樂就是這首Why. 視頻鏈接.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Fancy That of England - 04 旅行明信片
本來這一節是要寫牛津游的, 不過最近幾天,陸續收到朋友消息, 說是收到了我在UK寄出的明信片.這種感覺的確很好. 雖然Royal Mail的郵費還是不菲.
2年前的黔東南游,第一次給朋友同事發出明信片. 在電郵占領世界的情況下,手寫一封信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了,倒是一張明信片帶著手寫的墨跡還有異地的景致讓發出者和收信者倍感興奮.而在網絡社區中慢慢也流行起了明信片小組,像木棉tour版就有這樣一個地下組織,可是他們太小圈子了,鄙視!豆瓣也有這樣的小組, 大至世界范圍還有一些國際明信片交流組織,譬如postcrossing.com.到了給世界各地的人寄明信片這種就有些玩票了, 咱們寄的都是好朋友呢!
不過由于有些朋友不知道地址沒法寄, 而對于辦公室的兄弟姐妹,人數太多也沒有辦法一一寄出,不過幸好我在之前準備了Mince Pie給同事,算是補過了.(如果我拉下了哪些朋友,直接跟我說吧,下次出去玩一定補上.而且我這里還有牛津Christ Church學院的明信片呢,可以出贈哈哈. 說道這,上次在新疆寫了十多張,竟然只有2張回來了,氣死了!)
寫字發片是快樂的,同樣,我期待著朋友來自各地給我的問候,這些帶著郵戳的彩色的紙片成了我這個收藏狂最為珍貴的收藏之一,愈久彌珍.
2年前的黔東南游,第一次給朋友同事發出明信片. 在電郵占領世界的情況下,手寫一封信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了,倒是一張明信片帶著手寫的墨跡還有異地的景致讓發出者和收信者倍感興奮.而在網絡社區中慢慢也流行起了明信片小組,像木棉tour版就有這樣一個地下組織,可是他們太小圈子了,鄙視!豆瓣也有這樣的小組, 大至世界范圍還有一些國際明信片交流組織,譬如postcrossing.com.到了給世界各地的人寄明信片這種就有些玩票了, 咱們寄的都是好朋友呢!
不過由于有些朋友不知道地址沒法寄, 而對于辦公室的兄弟姐妹,人數太多也沒有辦法一一寄出,不過幸好我在之前準備了Mince Pie給同事,算是補過了.(如果我拉下了哪些朋友,直接跟我說吧,下次出去玩一定補上.而且我這里還有牛津Christ Church學院的明信片呢,可以出贈哈哈. 說道這,上次在新疆寫了十多張,竟然只有2張回來了,氣死了!)
寫字發片是快樂的,同樣,我期待著朋友來自各地給我的問候,這些帶著郵戳的彩色的紙片成了我這個收藏狂最為珍貴的收藏之一,愈久彌珍.
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
Fancy That of England - 03 浮光掠影游倫敦
游記慢慢寫是會累死人的,特別是到了英國這樣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你每次目光所及都是不一樣的,你所見到的人也跟你以前在電視,電影中的印象不一樣,如果再加入你的心理描寫,我想我3天的瞎逛斷斷續續可能得寫半個月,這太糟蹋我那些圖片了.
最為驚奇的是:
不行,得來簡單的,至于文化歷史背景資料,自己看書去吧.
倫敦第一天基本去了以下地方:
Paddington Rail Station(帕丁頓車站);
Westmister Abbey, Big Ben, London Eye(西敏寺+大笨鐘+倫敦眼),
Buckingham Palace(白金漢宮)+St.James Park;
China Town(唐人街);
Tower of Bridge, Tower of London(倫敦塔橋+倫敦塔);
Regent Street+Piccadilly.
最為興奮的是:
在白金漢宮前找回了P&Y,接著在St james park看到滿地金黃.一側是古老的白金漢宮, 軍樂余音繞耳,一邊是大片的落葉, 和著刺骨寒風,渲染這專屬于倫敦的冬日,太太美妙的感覺了.
最為享受的是:
在倫敦眼旁邊的一個叫Elephant的餐館吃了在倫敦的第一頓早餐,看著窗外摩天輪在轉,路上還有好玩的唐老鴨兩棲車不時經過, 暖氣,熱食,街景,爽.
最為驚奇的是:
在Oxford Cicus的地鐵站里面竟然看到了倫敦地鐵的小老鼠啥也不怕的就在軌道上跑來跑去,不甚熱鬧,這是精靈小鼠弟的英國版?!
最為驚艷的是:
在Piccadilly的街道上看到一輛超絢的粉紅色加長林肯,上面有著大大的Playboy 兔子logo, 而車的最后一排擠著三四個Playboy 女郎興奮地對著外面叫喊,真拉風啊!可惜當時沒來得及掏出相機拍下這經典一幕.
在Piccadilly的街道上看到一輛超絢的粉紅色加長林肯,上面有著大大的Playboy 兔子logo, 而車的最后一排擠著三四個Playboy 女郎興奮地對著外面叫喊,真拉風啊!可惜當時沒來得及掏出相機拍下這經典一幕.
最為好玩的是:
拿著London Tube Map,拿著Travele Day Card,不斷轉站,從火車站,地鐵站,公車站,把這座城市從地下到地上摸透,帶著兩位路盲女同事,忑好玩啊~
最為欣賞的是:
在倫敦的Regent Street上看到好多劇院,門口都是站著好多人,這是一路上看到聚集最多當地人的地方了(游客的不算),看著他們興奮的表情,似乎等待著一處精彩的話劇或者音樂劇的上映. 倫敦的劇場據說有1000個以上,倫敦人文化素質之高可見一般,不怪乎倫敦人喜歡Tate甚過Brtish Museum.
在倫敦的Regent Street上看到好多劇院,門口都是站著好多人,這是一路上看到聚集最多當地人的地方了(游客的不算),看著他們興奮的表情,似乎等待著一處精彩的話劇或者音樂劇的上映. 倫敦的劇場據說有1000個以上,倫敦人文化素質之高可見一般,不怪乎倫敦人喜歡Tate甚過Brtish Museum.
最為遺憾的是:
時間問題,趕著去白金漢宮看Guard Changing, 沒能進去西敏寺,要知道里面躺著多少大大人物啊,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狄更斯、布朗宁...戴妃的葬禮也在這里舉行.
時間問題,趕著去白金漢宮看Guard Changing, 沒能進去西敏寺,要知道里面躺著多少大大人物啊,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狄更斯、布朗宁...戴妃的葬禮也在這里舉行.
最為.....
太多太多了, 一幕幕的場景重疊著記憶中關于倫敦的印記, 穿著大衣戴著禮帽的男人, 在十字路口向我們揮手的長著絡腮胡子的老的士司機, 紅色的巴士,紅色的電話亭, 紅色的郵箱, 穿T恤和穿棉大衣的人....
浮光掠影,只待慢慢回憶,慢慢品味.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