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哪里是我們的大江大海

哪里是我們的大江大海

 

 

托朋友從香港買回來的書《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到手了,這本書在豆瓣沒有顯示——曾經出現了幾天就給刪了;這本書在淘寶買不了——同樣給屏蔽了。這本書還滅有面世就注定了它的命運,一如最近的網絡封殺。

 

 

前幾天在紐約時報看到Liu小波的新聞——In Sentence of Activist, China Gives West a Chill——的確讓人們打了個冷戰,11年,被判了11年,人生有多少個11年?以前有若干外國勢力“干涉” 內政,現在經濟危機,他們都跟GCD借錢,誰敢得罪這個“米飯班主”?當權力變得無所畏懼的時候,無數的Netizen的命運其實不足輕重。不管你們有沒有BT,不管你們看不看博客,不管你們推特不推特,更不管你們想不想看《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我還沒有準備看這本書,當卻已經想換blog了,本以為國慶只會可以“死灰復燃”,現在一切的一切證明這是個謬論。可是,誰能告訴我世上有哪個博客網站比blogger好呢,如果有,我立馬搬過去。

 

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在寒風中冬眠,聽著音樂

在寒風中冬眠,聽著音樂 - 冬眠專輯推薦

 

一看這題目,就知道這純粹在YY。意淫并非壞事,起碼不至于“性空緣起”。這些日子,當早晨6點30分,手機響起Coldplay的lost的時候,我頓時lost在美好的夜里,溫暖的床上:"Just because I'm losing, Doesn't mean I'm lost, Doesn't mean i'll stop, Doesn't mean I would cross." 掙扎著起床的滋味并不好受,這每天忙不完的工作更讓人向往那溫柔的音樂以及冬天的棉被。

 

罷了,廢話不說,還是推薦音樂:

 

1)黃小楨 - No Budget

 




當我把下載了好幾個月的專輯放到sony播放器的時候,我一下子愣住了,這音樂竟然給我埋沒了幾個月。黃小楨用她的木吉他把我帶回到大學時代,那個陳綺楨同樣在“讓我想一想”的青澀時光。音樂的最初不需要鋪陳,只需要旋律、聲音和情歌。

 

這張專輯其實是她首張專輯的再版,當初的專輯只為玩樂,不為發行,因此有了純粹的手工打造,而且限量發型200盒卡帶。

 

其實在07年,我就聽過她的《黃小楨 2》并且一直收藏在硬盤中。不過和最初的最初相較,我還是喜歡No Budget.

 

譬如Thoughts,3分04秒,唱的是戀人的絲絲耳語,是訴說,盼望,是希望,還是乞求?“Would you let me hold your hand/Would you let me ease your pain/Would you care if I say that I will/ Would you like to walk with me/ Would you like to stay with me/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the clouds with me....”

 

譬如December Night - “saw you standing there in crowd tonight, your smile would just carry me away to a flight...”

 

冬日,適合冬眠的歌曲不是蘇三大媽的I Dreamed a Dream, 不是my little airport 的介乎旺角和普羅旺斯的詩意,而是,無預算, No Budget。

 

 

2)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 - 如風往事

 



 

當小娟和她的山谷里的居民推出《紅布綠花朵》時,名聲大噪得很厲害,但我似乎很不感冒。而聽回她07年樂隊9周年紀念專輯《如風往事》,那滋味更醉人。比不上黃小楨年少的自由和純粹,但跟紅布綠花朵,那的確是一塵不染,嗯,這是一張發燒碟。

 

如風往事是一張翻唱專輯,從韩宝仪唱過的老歌《愛的路上千萬里》到到王菲的《矜持》再到庾澄慶的《命中注定》,小娟都沒有讓人失望。翻唱很容易遭人詬病,但卻又是最難的,因為太熟悉便容易讓人比較,沒有突破便是自討苦吃。發行一張完美的翻唱幾乎是音樂人的夢想,君不見王菲的《靡靡之音》還是全鄧麗君翻唱,君不見國外有那么多的Tribute Album?

 

翻唱也并不是把歌詞旋律唱對,甚至唱腔一模一樣就是完美的。小娟的歌曲將所有歌曲的激烈,復雜感情都變成一種綿長的輕松姿態,就“隨緣”吧,就讓“往事隨風”吧,甚至“阿彌陀佛在心間”。

 

blog開頭說,緣起性空。我等凡人為了那蝸居的房子不能空的扭頭不顧,但我等能在音樂里歇息,在上班的交通車里聽著音樂幻想冬眠。

 

 2009.12.25

2009年12月23日星期三

(轉) 中国明年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促节能减排


 

 


路透北京12月23日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三称,明年中国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政策指导和试点示范,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同时还将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促进节能减排.


 



新华社援引该委负责人称,明年将继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


 



报导称,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国还将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同时,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做好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的基础上,制定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燃气热水器、电机等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实施细则.


 



中国央行及银监会等四部门周三联合发文亦称,要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周六闭幕,达成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与会代表称美国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达成的此项协议远未实现会议的最初目标.(完)



2009年11月22日星期日

十一月的空中之家

 十一月的空中之家

 



 

算起来,这个月是我工作以来飞的最多的一次了。10,11号来回上海参加了咖啡的策略会议;上周三到周六参加了公司一年一度的Staff Meeting,在贵州,虽然只开一天会,但是严重缺觉,昨天晚上11点多才回到家;而今天睡眼惺忪之时,听到闹钟响了,上午又匆匆忙忙爬起来收拾东西赶中午去上海的飞机,再打的去苏州,参加制造总监亲自授课的五天课程:Job Instruction train the tainer.... 直到期待的周五晚上飞回广州....

 

掐指一算,差不多半个月在外面了。现在出差,已经不像以前会偷空去发掘城市角落里暗藏的原生态,也无暇于窗外的风景,在飞行,坐车,等待的时候要不就是闭目养神,要不就是看书读报。

 

而本应完成的工作也显得麻烦许多,用我老久但依旧心爱的Palm看邮件,在酒店里忍受着蜗牛般缓慢的网速下载一个个要看的附件,接公司的电话,打外面的电话...

 

还好的是,对自己的价值有了一番新的省思。特别是那天晚上和Liu ren的长谈,其实工作的困惑在过来人看来根本就不是困惑,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思考,更积极的去做你能做的事情,完了,也必然豁然开朗。

 

在staff meeting以及后面的饭桌上,工厂老板也share了他认为重要的几点看法:1)一个成功的经理人所必需的知识是1/3 functional +1/3 HR +1/3 finance; 2)而想在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察言观色,极敏感得了解他人所思;另外便是要给老板solution,而不是给老板问题。

 

刚刚打开,看了下来五天的培训,每天晚上都有作业,看来这个星期可忙死了。

 

have a nice wks, my friends.

 

 


 

2009年11月7日星期六

熱烈慶祝CCTV參與行星地球(Planet Earth)的拍攝

熱烈慶祝CCTV參與行星地球(Planet Earth)的拍攝

 



 

史上最牛逼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Planet Earth)幾乎可以稱之為人類自然拍攝史上的巔峰之作,其時間之久,參與人數之多,應用技術之先進,畫面之震撼前無古人。

 

在每集的片尾,或者購買的DVD封面都會看到一行字: A BBC/ Discovery Channel / NHK Co-Production.

 

不過事實不止,我們的CCTV也參與了拍攝,出現的是在行星地球日記(Planet Earth Diary)第八集將攝影師怎么拍攝天堂鳥的,請看:

 



故事發生在新幾內亞的塔里山谷里

 



攝影師在搭建的巖體里無聊苦悶地等待拍攝天堂鳥,這是拍攝到的珍貴畫面

 



當時的村民在拍攝地點不遠的地方集會,雖然舞蹈比不上天堂鳥,但也是絢麗多彩

 

而且,看————————

 



他們竟然戴著我們的國徽在慶祝!! CCTV不費吹灰之力參與了這部偉大紀錄片的拍攝,而且遠在偏僻的新幾內亞叢林的胡里土著群中!!這真他媽是件揚國威的事情啊,中新萬歲!

 



 

 


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十月二三事

十月二三事

 

十月是一個讓人期待的日子,期待著解放全中國的中共能夠在放完長假之后也順便給blogger放放假。可是到了十一月的第一天,還是沒有這個跡象,如果google blogger還沒有解放,以后我這里可能就是每月一帖,都叫二三事,是不是覺得很安妮寶貝那~~ (筆者注:安妮同志在04的時候出了本小說叫《二三事》)。

 

一。自從開發區政府發郵件說支持我們的能源項目75萬的時候,今年的工作算有些交代了,不止是可以完成今年的productivity,而且從政府拿到這么大比例的贊助是前所未有的,不說自己,公司也很有光。

 

二。自從公司換了一個精益專家的制造總監之后,公司管理層似乎對精益開始感興趣了。恰好這個時候我們的E2E(End to End)的workshop來了,一連五天,從廠長到部門經理到操作工,都有人參加,而且大家的確是認真參與,無論是value steam map還是muda work, chang ove observation. 特別有一天,為了First hour full power observation,讓大家提前半個小時到工廠,大家也是非常認真,讓我這個組織者大感欣慰。雖然下來有很多要follow,但是讓管理層認識精益,并且以身作則去踐行,這更是一大滿足。可以對得起之前的努力了。

 

三。昨天去聽了楊海的井空間演出。說是演出,也就十個人左右。在去年的時候,正是楊海的演出上,我認識了她。雖然之后的發展跟他沒有關系,但是我們倆彼此都有點認為他是媒人的角色而心懷感激。之前都對他秘而不宣,昨天請他吃飯告訴了他,他似乎一點也不意外,也不認為他是媒人。事實上也是,他人分分合合在他眼里就是過眼云煙,因為他自己所擁有的很多不都是過眼云煙麼?所謂幸福,都是自己的事情。

 

昨天的演出其實挺糟糕的,演唱拍照的人多過聽歌的。以前看演出周邊都是一群認真聽歌的人,昨天的人讓我有點厭煩。說白了,很多聽演出的人不是去聽,而是去看,或者showshow自己的悶騷。中國唱民謠的除非特牛鼻的,命運不過大抵如此。

 


 




 打住,已經有三件事了,其它的就留著做口述歷史了。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碳捕捉技術的扯淡抑或前瞻

 

“碳捕捉”(CCS)這個概念聽的多了,仔細研究之下真的很有趣,現在的CCS是相關技術公司對未來技術的吹噓和政府政治家們的減排籌碼,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問題種種的CCS在20年后會否變成最核心的技術呢?

 

 

轉帖:极其扯淡的碳捕捉及封存技术(http://hi.baidu.com/fullerene/blog/item/d4df727652999612b051b98d.html)

 

碳捕捉-封存,英文叫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者Sequestration),简称CCS。应用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把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某种技术捕捉起来,然后再用某种方式储存住,不让它再回到大气层中。这是石油巨头、火电设备供应商等传统能源及其技术的掌握者所极力推崇的技术。

2008年,壳牌石油公司首席执行总裁韦尔·范德伟说:“在这个世界,因为发展而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的时侯,碳捕捉和存储在减少温室排放上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式。”

对待这句话,我只能说:扯淡,极其扯淡。

先来看碳捕捉是怎么实现的。

碳捕捉基于两个非常简单的反应,即胺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生石灰与二氧化碳。我们以后者为例来说明这个“捕捉”反应的实质,这个反应是中学化学教材里有的,大家都很熟悉。

将石灰石高温煅烧之后产生生灰石,并且排放出二氧化碳:
CaCO3 = CaO + CO2
把CaO放在火电站废气的出口处,二氧化碳遇到生石灰就会与之反应又生成碳酸钙(即石灰石):
CaO + O2 = CaCO3

这就完成了所谓的“碳捕捉”。将“捕捉“了二氧碳的石灰石运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加热,就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然后把二氧化碳找个合适的地方封存起来,剩下的生石灰又能拿到火电站去吸收二氧化碳。

然而,煅烧碳酸钙消耗的能量值多少钱?生产这部分能量,要产生多少额外的碳排放?这些都是碳捕捉的成本。烧生石灰是花不了多少钱,但每吨生石灰理论上最多只能吸收0.78吨二氧化碳,要把电厂废气里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净就需要大量的生石灰,并要循环不断地烧——总成本可想而知。

再来看”碳封存“。

碳封存的实现手段是,把捕捉并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加压成为超临界流体,再把这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运输到适合封存的地点。封存二氧化碳的地理位置有诸多要求:地表以下必须有足够厚度、足够覆盖范围并且没有气孔的致密岩石层以防止二氧化碳泄露;岩石层下则要有足够多的气孔和缝隙,以容纳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下图所示,在上层岩石上要打个深井,从这个深井把二氧化碳注进去。




而关于封存,我认为最大问题还不在于找到这么个地方、打这么个深井并把二氧化碳运输过来灌进去的成本,而在于二氧化碳的泄漏。就算上面的岩石层足够厚,足够密,在这个地点漏不出去,但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相当高的。二氧化碳完全可以通过水进行扩散,转移到哪个不为人知的地点冒出来。就像山泉可以来自几百公里之外地势较高的地下水层一样,二氧化碳的缓慢泄露根本就是无法监控的。

按照一些报告里的估算,捕捉、运输并封存二氧化氧的成本每吨超过30美元。这个价格火电站难以接受,但对于公众来说,更难接受的是花这笔钱很可能只是把二氧化碳费一番工夫运到别的地方排放掉而已。

所以我的结论是,碳捕捉-封存这一整套东西完全是骗局。化石能源和火电设备的供应商为什么为对这个所谓”技术“如此热衷,其实完全是为了延长该产业的存活时间。有判断力的人们不应为之蒙骗。

 


 延伸閱讀: 南方周末 - 碳捕捉,救地球?

 

 號外

 

最近得到開發區的通知,終于給我申請的兩個項目資助了75萬,這么大方的政府中國少有的了,不過這錢也拿的不容易,戰戰兢兢,。現在能收獲贊許之后,也一樣是如履薄冰,加油吧!!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素顏鐵路

素顏鐵路

 

突然覺得自己好久沒有聽過鐵軌的聲音,好久沒有坐過火車,于是在國慶那暴曬的日子里,就去了舊京廣坪石樂昌段懷舊去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照片鏈接如下: Vanishing Old Railway 

 



(分裂,分裂,再一次分裂)

 



(紀念海子)

 



(手上的“金雞”,是我的終戰紀念。)

 

旅途很累,但毫無疑問也是很有趣,譬如驚嘆那橫七豎八奇怪造型的鐵軌,晚上奢侈的晚餐,等待汽車之前的UNO游戲等等,不一而足。這條線路無疑再一次印證了人戰勝自然(沿武江而起的鐵路),被自然戰勝(被洪水塌方摧毀的鐵路),試圖再戰勝自然(水電站的修建)的循環,下一步會是什么呢?

 

有時候懷揣著如此多不安的憂思是不好的事情,容易得神經衰弱,現在的日子,工作,感情已經足夠讓你神經衰弱了,對吧。

 

這幾天在看《関口知宏の中国鉄道大纪行》,講的是日本演員關口知宏在NHK的策劃支持下從拉薩至西安最終再到喀什的鐵路游記,最大的特點是長度達到了3萬6千公里,繞了全中國卻滅有一次重復。而片子所見除了路線的規劃之外,看不到更多故意而為之的東西,因此充滿了極多的偶遇和發現。
 
突然,我也很想來一次漫無目地的鐵路游走,旅行,其實是一種探討人生可能性的途徑。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民主的細節》筆記

《民主的細節》筆記

 

 


 

民主,一個中國人極度敏感,聽了許多許多次,卻不求甚解的名詞。民主,不是虛空的大義,也不是霧里的繁花,民主,有著無以倫比的細節,而且,就是憑著這些細節,潤物細無聲,讓我們這些來自第三世界的人民唏噓。

 

這本書不需要太多點評,以下是摘錄:

 

1.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事物的判斷不同,往往不是因為價值觀或者智力的差異,而僅僅是因為對事實的掌握不同。 P291

 

2.美國政治的每一點進步都是艱難斗爭的結果,而不是“開國之父”們的恩賜。 P9

 

3.它(平等派和自由派)是“權利和權利”之間的斗爭,而不是“權利和權力”或者“權力和權力”之間的斗爭。P11

 

4. 對于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極盡嘲諷之能事,確實是中國社會的奇異景觀之一。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了解,并為這種拒絕洋洋得意。P13

 

5.200年前制憲者們就發明了這種各個權力機構相互制肘的模式:總統可以提案,但是必須國會批準;總統可以否決國會提案,但是參議院可以啟動彈劾總統;國會可以立法,但是法院可以宣布法律違憲;法院雖然獨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總統雖然可以提名法官,必須國會批準提名…… P15

 

6."真正的民主不僅僅是選舉",但是真正的選舉也不僅僅是投票,而是一個無數公民向公民生活凝聚的動態過程。P19

 

7."協商式民主"是針對“統計式民主”而言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注重民主過程所推動的政治協商,而后者僅僅注重選票的計算。P20

 

8.所謂制度建設,一部分內容是制度改革和創新,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則是對現有制度的尊重和實施。P26

 

9.煽動家總是特別熱衷于強占道德制高點,而思想家總是熱衷于指出道德制高點底下的陷阱。P14

 

10.美國憲法的第二章,明確規定的總統權限是“保證法律被忠實地執行”。換句話說,按照憲法的原意,總統擁有的是“執法權”,他本身并沒有立法權,不能自由地去“開發”權力。P29

 

11.觀念的市場里,有各種各樣極端的聲音,但只要沒有國家機器的壓制或者煽動,老百姓的意見,總會通過一番搖擺,回歸中庸之道。相反,把牛鬼蛇神死死關進盒子里不讓透氣,民意反而像個不斷升溫卻沒有出氣口的高壓鍋一樣,慢慢凝聚越來越危險的壓力。P63

 

12.在一個指著總統的鼻子罵都不會被關進監獄的社會里,普通人會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P64

 

13.弱者需要政府來保護他們,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政府允許他們保護自己。P68

 

14.蘇聯這樣的“專制國家”倒臺,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社會主義的勝利”。P72

 

15. 在美國的高校里面,做一個左派,哪需要什么勇氣,簡直就是隨波逐流。P93  整個高校都左傾,但是越是遠離經濟基礎的院系,就越左傾:人文院系81%教師是自由左翼;社會科學75%;工程學院51%;商學院49%. P94

 

16.當愛國憤青們對“購買日貨就是支持日本軍國主義”這種似是而非的邏輯而熱血沸騰時,為什么這個國家里沒有更多的消費者,對更顯然的“消費責任”,比如抵制本國的血汗工廠,抵制某些企業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呼吁改善那些給我們蓋房子修馬路的民工的生存條件,表現出同樣的激情?P100

 

17.我不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和我的一直,甚至不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獨立思考”的結果。P110

 

18.檢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其實不是看多數人,而是看少數人,比如殘疾人,同性戀,外來移民,他們的權利有沒有得到保護。P114

 

19.據說民主的實施需要民眾具有“民主素質”,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公開透明理性的參與本身更能訓練民眾的“民主素質”,正如我不能想象除了跳到水里學習游泳,還有什么別的學會游泳的方式。P175

 

20.只有當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誰時,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義。...... "程序性正義"主張一個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會團體,而無論結果如何——同一跳起跑線,兔子也好,烏龜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義”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歷史,經濟,文化的無視。"補償性正義"則主張根據歷史,文化,經濟條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但補償性正義面對一個不可避免的操作問題:由誰,如何,是否可能來計算鑒定一個人的歷史,文化和經濟遭遇?P193

 

 

OVER

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關于旅行

 關于旅行

 

 

在旅行的陳詞濫調中, 吾以為許知遠下面這兩段頗為精準:

 

1. 我不相信那種把旅行與自由、發現聯系在一起的陳詞濫調。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 旅行更經常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手段,為了掩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缺乏感受力。而如果他/她上路了,我則期望他/她能感受到的不僅是興奮,更是憂慮與孤獨。在很多時刻,正是孤獨與憂慮迫使一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

 

2.旅行,將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熟悉環境中解放出來,投入到陌生的形成中,而在行走的過程中,體驗孤獨所帶來的強烈自由感,這樣的對比,讓我們在歷史與當下、物質與精神、陌生與熟悉等多重相對空間中不斷往返,在思考中吸收這些刺激,最終重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這也許才是旅行的真正目的所在。

 

—— 《生活》雜志

關于旅行

 關于旅行

 

 

在旅行的陳詞濫調中, 吾以為許知遠下面這兩段頗為精準:

 

1. 我不相信那種把旅行與自由、發現聯系在一起的陳詞濫調。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 旅行更經常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手段,為了掩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缺乏感受力。而如果他/她上路了,我則期望他/她能感受到的不僅是興奮,更是憂慮與孤獨。在很多時刻,正是孤獨與憂慮迫使一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

 

2.旅行,將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熟悉環境中解放出來,投入到陌生的形成中,而在行走的過程中,體驗孤獨所帶來的強烈自由感,這樣的對比,讓我們在歷史與當下、物質與精神、陌生與熟悉等多重相對空間中不斷往返,在思考中吸收這些刺激,最終重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這也許才是旅行的真正目的所在。

 

—— 《生活》雜志

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

恍若隔世

恍若隔世

 

突然用网络代理打开我的blog - laicrossing.blospot.com. 耳边传来是《恋爱的犀牛》的歌曲: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黯淡无光/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一切路口亮起绿灯让你随意通行/一切指南针为我指示出你的方向~

 

这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自从被block, 自从用google docs写博客,我几乎都忘记了blog的背景音乐是什么,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翻墙去看的blog.

 

这个音乐突然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而且在浏览的时候,竟然发现锅蒸鱼同学在我一篇不算久的文章后留言了~~少有之少有。

 

恩,我还是会一直在这个被禁闭的外空间书写,无论是否被gov释放。


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

臺灣不止有臺北

臺灣不止有臺北

 


 

 



 

今天恰好從視聽上看了臺灣一圈,看了一部舊片《練習曲》——講的是一個人單車環島的故事;看了一本舊書《臺灣念真情》—— 是吳念真電視節目的口袋書。

 

由于長期電影以及歌曲的浸淫,臺灣的一些地名就像成長中的印記一樣,想去看一看,看看侯孝賢的風柜,聽聽陳綺真的九份,走走陳昇的墾丁,還有胡德夫的大武山,林生祥的美濃,當然還有隨著楊德昌的鏡頭看一圈臺北……

 

當大陸的自然及人文景點都變得跟鋼筋水泥的都市沒有太大的區別的時候,臺灣成為了大中華地區唯一讓我心存旅行向往的地方。

 

雖然電影和書都是講的臺灣,甚至《練習曲》里面還出現了吳念真,但吳念真的厲害之處就是用細節的文字帶給我們對于鄉落臺灣的想象,而陳懷恩(練習曲導演)卻只是用漂亮的鏡頭和好聽的音樂帶我們走了一圈,其實什么也滅有留下。對于自助游盛行的當下,練習曲的情節太過于普通。倘若是個人的游記,似乎還可以一瞥,而作為電影卻很難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于是我看到了有豆瓣網友對其打出了兩星的評價:风景很好,音乐很好,一项一星。


 

對我而言,看《練習曲》我學到了一個詞,叫“消波塊”,消波塊又稱為「防護塊」(armor unit),就是在海邊堆放以減少波浪沖擊的東西,在我們家的海邊也有很多,可是之前真不知道叫什么也不知道干嗎的。這個專業術語實為看電影的唯一收獲。

 

而《臺灣念真情》,雖然有點過于瑣碎,但是迎面而來的鄉土感,但我們感覺臺灣是一點架子都沒有的地方,看著阿婆幾十年如一日賣快餐,穩賠不賺卻自得其樂;看著薪火相傳的幾代人仍舊手工打造臺灣最好的鑼;看著一些執著的人,離開大城市,到山上開農場養花或者培育蝴蝶,樸素得讓人感動。

 

如引言里,吳念真說:“是否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所以常常不相信某些事情。”所謂的這些事情,其實就是對于土地的熱愛。

 

在這里,我們越來越少看到這樣的故事。在臺灣,可能也越發如此,因為《臺灣念真情》,書的內容是在民國八十四年,就是1995,14年前。阿寶,你說呢?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走出精益生產的誤區 - 讀《Toyota Way》

走出精益生產的誤區 - 讀《Toyota Way》

 



 

在為數不少的商業閱讀經驗中,《豐田汽車案例-精益制造的14項管理原則》(The Toyota Way)對我造成的沖擊可以名列第二了,第一是《基業長青》。

 

這本書對于沒有接觸過精益生產的人,也許就是普通一優秀企業的管理方法;對于非制造行業的人,看來也許有點苦澀難懂;但是對于一個工作與此相關,并苦苦尋求自己公司lean發展方法的人,它更像一個導向,根據toyota way,能對kraft way,his way,my way作出正確的思考。

 

Part1.

 

對,是正確的思考。當下,無論咨詢公司的宣導、培訓,還是不少企業的自主活動,甚至是一些公司Global的導師,都會讓你感覺到似乎Lean就是5S、看板管理、一個流、安燈制度、標準化生產,你走進所謂已經開戰精益生產的車間,總會看到很漂亮的看板,甚至的電子化的,但是你仍會細心的發現,有些看板根本沒有數據或者員工不會去看,這就是精益生產?!!在一個普通的培訓課程上,或者workshop里面,老師會孜孜不倦的教你怎么作5s,怎么畫價值流程圖,而你在他Best Practice的分享中,看到的滿眼都是精致的看板,這就是精益生產?!!

 

在開篇序中,日本米其林輪胎的生產總監Kenji Hara說到:“在他們許多人心中存在這樣的誤解,認為TPS就是運用看板、安燈、自動化系統、一個流或者U型作業小組。其中一部分人投入大量資金改造生產線、安裝看板,但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他們甚至沒有考慮過為什么會失敗,就開始嘗試著去尋求其它顧問或者運用其它生產方式了。”

 

這是最大的誤區,最常見的誤區,也是最致命的誤區,而《The Toyota Way》的作者Jeffrey K.Liker在《作者序》中就給我們歸納了:“我對豐田的研究所得出的基本結論是,該公司成功的基礎在于,一個期望并重視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中人員角色的平衡,并佐以注重高附加值的技術制度。”(P4)前者是社會性制度,后者是技術性制度,如果領導者,管理層并不致力于建立相應的持續改進文化及制度,所謂的精益只會是空中樓閣,最終淪為生產現場的擺設。

 

如果你還不明白個中精髓,他在書中不止一次強調了,譬如“工具與技巧并不是使企業變革成功的秘密武器。豐田之所以能持續成功地運用這些工具與技巧,必須歸功于該公司以了解與激勵員工為基礎的企業經營理念。”(P7),“豐田生產方式背后真正的力量是該公司管理階層承諾且致力于持續投資于員工,并倡導持續改進的公司文化。”(P13)

 

作者在最后一章教導讀著怎么從技術性制度著手,緊接進行文化變革,“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改進公司核心價值流程的行動,并讓講信譽的領導者支持以促進文化變革。領導者必須參與價值流程圖的繪制與工作現場的變革。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學會去識別浪費之處。”(P391)
 

所以說,如果要想實施精益生產,或者推進精益生產,首先要思考的是,管理層是否贊同精益生產的理念,是否能爭取管理層的支持并讓其參與到lean的process中,如果不能,也要致力于在局部范圍內的試驗中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并能將精益行動保持和持續改進。個中的關鍵都是要保持持續改進的貫徹。如果無法做到,告別Lean,告別精益生產,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Part 2.

 

豐田汽車案例-精益制造的14項管理原則》這本書除了從始至終都在讓我們糾正方向之外,里面具體的14個原則同樣可圈可點。譬如其中的“現地現物”(genchi genbutsu),張富士夫其中有一句話讓人深思:“表格與數字可能代表結果,但它們不會顯現每天的實際流程細節。”(P292)

 

有一個豐田創辦人豐田喜一郎的故事,他某次在巡視工廠中看到一名員工抱怨研磨機不運轉了,他看了操作員一眼,然后卷起自己衣袖,把雙手伸進油底盤,撈出兩手滿滿的沉淀物,把沉淀物往地板上一丟,說道:“你不把你的手弄臟,如何能把工作做好?”(P301)現地現物不只是基層領導的職責,同時,無論多高的職位也應該有現地現場的意識(或者是hourensou-報告,聯絡,相談),這不止是對員工最直接的鼓勵和關注,更是用親自證實的資料來思考和陳述的精髓。

 

同樣,譬如簡單的“5個為什么”方法,相比一些費心費力的6個西格瑪簡單實用的多。此種例子,不一而足。

 

在現今的企業環境中,對一個企業的最高贊譽是:這家公司乃真正的“學習型企業”。因此,作者在最后講到了如何創建學習型企業,如何解決問題。其中有個說法讓人莞爾,“在豐田公司,解決問題時,思考占了80%,工具占了20%。不幸的是,我發現,許多公司……工具占了80%,思考只占20%。”這種例子不甚枚舉,你經常會看到某公司引入了某套先進的ERP系統,又或者引進了某套高集成度的SPC系統,結果還不如一個風扇放在那里吹來檢查空盒。《第五項修煉》倡導的學習型企業終極目標和豐田的精益思維不謀而合,不過都是任重道遠。

 

書中,在說道某個人的時候,作者經常會用,XX是精益生產的狂熱信徒。一來,說明了精益生產有著令人著迷的基因,一旦深入下去,你會發現它魅力無窮;二來,實施精益生產難度很大,特別在企業沒有廣泛共識的情況下,在企業不斷換帥的情況下,而一如既往的踐行精益就變得跟信仰一樣才能繼續下去。這個簡單的詞語幾乎概括了Lean對于制造行業人員的快樂和悲哀,看完這本書,你會稱為精益生產的信徒嗎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也讀杜拉拉

 



 

看到公司公關部的郵件,電視劇版的杜拉拉升職記會在公司總部拍攝,王珞丹版本的杜拉拉也準備進公司總部實習。看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公司終于開竅了,趕緊跟同事借了本杜拉拉看。

 

看完,真覺得,這公司的確跟我們公司像,以前人家歸納的美資公司風格真的不是吹的。譬如有一段說到標準流程的,“美國公司的SOP是當今世界上最專業最嚴謹的SOP,且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結果發展成,基本上,一個人在DB想走路,先抬左腳還是右腳,每次抬多高,每步花多長時間,都可以在SOP里查到依據。”我們公司關于安全的文件,關于質量的QPE,關于商業準則的,關于財務流程的多如牛毛,也沒見咖啡賣多少,這不,這就叫風格,叫文化。

 

我想任何一個在美資公司任職的人無論小職員還是大經理都會心有戚戚焉,那些熟悉的名詞聽起來會會心一笑,那些勾心斗角看著自己也會左顧右盼,上下參照。

 

我最近也是郁悶的時期,自己做了不少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項目不重要嗎?持續改進不重要嗎?可是總覺得老板們并不care。名義上做了很多事情,有著眾多可以隨便換用的Title,但哪些才是自己的方向,才是公司的方向,而老板關心的又是什么?如果老板不作為,你又該怎么樣?老板沒有主意,你又該怎么樣?撤退,還是進言?

 

的確,到了這些公司,IQ都不見得多明顯差別的,差別就在于EQ。的確,我的EQ還是不夠高。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

面對不可忽視的真相,你為何不行動起來?

 

 



 

在片子里面,“曾經是下一任總統”的戈爾舉了青蛙實驗的例子,我們人類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有應急反應,但是對于慢慢的全球暖化,卻視而不見,就像實驗中的青蛙,直至死亡。

 

于是,我們在片子里面看到一個個震驚的畫面,三維動畫模擬的中國沿海淹沒,北極熊游了60里找不到冰塊,海底的珊瑚變了顏色,出生的幼鳥找不到蟲子……

 

如片尾的文字所言,我極力推薦大家看這一部影片,也極力推薦大家盡可能地去做一點點環境保護的事情。譬如節水節能,就如我在公司的一部分工作所做的,為公司減少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用水,減少廢物。在家里,一樣可以。

 

Are you reday to change the way you live?
The climate crisis can be solved.

here's how to start:


You ca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In fact, you can eve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to zero.


Buy energy efficient appplicances

 

Change your thermostat.
And use clock thermostats to reduce energy for heating & cooling.

  
Weatherize your house, increase insulation, and get an energy audit.
  
Recycle.
  
If you can, buy a hybrid car.
  
When you can, walk or ride a bicycle.
  
Where you can, use light rail & mass transit.
  
Tell your parents not to ruin the world that you will live in.
  
If you are a parent, join with your children to save the world they will live in.
  
Switch to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Call your power company to see if they offer green energy.
If they don't, as them why not.

  
Vote for leaders who pledge to solve this crisis.
  
Write to congress.
If they don't listen, run for congress.

  
Plant trees.
Lots of trees.
  
Speak up in your community.
  
Call radio shows and write newspapers.
  
Insist that America free CO2 emissions and join global efforts to stop global warming,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help farmers grow alcohol fuel, rais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and require lower emissions from automobiles.
  
If you believe in prayer, pray that people will find the strength to change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African proverb: "When you pray, move your feet."

  
Encourage everyone you know to see this movie.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 climate crisis.
  
Then put your knowledge into action.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X周通訊

X周通訊

 

一。

 

說實話,blogger的被封的確嚴重影響了我更新blog的速度,不爽始終是不爽。按照平常的習慣,這兩三周至少也有五六篇了。所以現在給這個文章的題目起為:X周通訊。

 

二。

 

嗯。今天去清遠漂流了,和老婆和一眾驢友。漂流的確是好東西,雖明知道很人工,但一玩起水來,誰都忘乎所以。所以說,水對人有一種天生的魅力,無論是羊水,河水,湖水,海水,還是口水,苦水。這次漂流更爽的是,我和baby兩人都戴了泳鏡,因此打起水戰所向披靡,起碼承受攻擊的能力是大大增強了。

 

漂到4/5的時候,下起來大雨,雨滴打在身上又可以這么自在,的確是享受。

 

晚上在北京路的荷塘水榭吃了一頓飯,幾乎沒有一道不好吃,的確不錯。

 

三。

 

說到玩,上周末趁出差在北京逛了一下,去了奧林匹克公園,潘家園,五道口等。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著奧林匹克公園的現代工業怪物,一點感覺都沒有,即使夜幕降臨,絢麗的燈光對城市的夜色增添了一點特別的顏色。它象征著國家,象征著權力,象征的經濟的攻城略地,象征著殖民建筑的飛揚跋扈,可是它沒有親和力,當我繞著圍欄走一圈的時候,更證明了我這個看法。鳥巢是灰色的,而且粘滿灰塵;水立方是藍色的,那些突起的水泡看著讓人揪心,害怕它隨時會破,如當下某些脆弱的系統。

 



 




 潘家園,是一個蠻有趣的地方。前往是為了體驗下前輩人常常提起的淘寶的樂趣。對于我們,現在的淘寶在淘寶網,而不在潘家園,那是一個販賣假古董和傳統中國形象的地方,因此游客,特別是鬼佬是最有興趣的。你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鬼佬對著廉價的贗品討價還價,enjony 是一種蠻好的東西。圖書市場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不過書的質量于我而言實在乏善可陳。

 


北京對我也許算還有點吸引力的算是五道口了,用朋友的話講,這是北京的崗頂。這次去了萬圣書園和豆瓣書店。萬圣書園選書的精深讓人驚訝,舉例單是環保課題的書就可以裝滿寬一米多,高兩米以上的書架。文學,社科等等更不用說。逛過這么多書店,萬圣能名列第二了,第一是南京先鋒書店。

 

不過萬圣的缺點是不打折,因此對于生活在網絡世界的我而言最好的辦法便是把書的照片拍下來,然后上當當買,現場買單的是兩本最新的《SOHO小報》。

 

之后小逛了對面的豆瓣書店,這個書店最大的特點是選書精準,價格便宜,通通五折。跟朋友開玩笑說,到了豆瓣書店,便知道了哪些書是賣不出去的。不過好書還是不少,最后買了何清漣的《現代化的陷阱》(禁書啊~~),《未央歌》(經典啊~),《歐洲風化史》(夠八卦~)。

 

買書如山倒是書迷們的通病。雖然背包很重了,晚上回去搭地鐵的路上,看到了盜版英文書,買了《CHINDIA》,《ONE BILLION CUSTOMERS》,《HOT, FLAT and CROWDED》。

 

這次在北京,覺得北京亂糟糟的,很少有舒服的感覺。它是文化之都,但是傳統已被許多工業化怪物給掩蓋了,而激辯的現代的思潮卻注定不能在現在的天子腳下產生,于是,書店滿載著知識人的茍活成了避風港。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你燈火輝煌的夜里
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地睡去
淚流到夢里 醒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歸你 我的歸我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后的歸往后
 
……
 
(視頻地址: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MTAyNTY=/v.swf) (奇怪google doc不能貼視頻)


 
我們不斷地在各種新出的專輯,在MTV臺各種狂歡的歌曲里面尋找快樂,可是我們的感動往往卻都來自于老歌的回味,無論是老的老歌,還是新的老歌。
 
昨天看了《民歌三十年-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在看到后面唱給李泰祥的歌曲的時候,一個叫王城的歌手,帶著呼麥的唱法極度深情的唱出了《告別》,那是完全不同與之前溫柔的二重唱,澎湖灣的小調調的歌曲。離別的撕裂感在巨愛和巨痛之間不斷沖撞,唱到“往后的歸往后”,王城在強烈的撕吼中似乎把眼淚都唱出來了。套用現今流行語,我那一刻就震驚了。
 
原來,這個王城就是當年唱《蝸牛與黃鸝鳥》的王誠,這首歌在我們的孩提時代,人人皆知,人人會唱。據說他后來在創作歌曲中引用了李敖的一首詩,被告之后,偶像破滅,四處流浪。關于他,無論簡體還是繁體中文的網絡里都基本上找不到資料。我們在他的專輯《多美麗呀》看到的介紹是:“以前叫王誠的這個王城,走過好多好多的路,也體會好多好多的煙雨紅塵。” 短短幾句話,他有著我們不知道也想不到以及不想讓大家知道的傳奇。
 
在民歌三十年演唱會中,幾乎每個人在唱之前或者唱之后都會口水一番,唯獨他,唱完沒有說一句話,而這恰恰換來了患了帕金森癥的李泰祥伸手的鼓掌。
 
而這首《告別》,同樣有著一大堆故事:
 
“《告別》是從《寄》的流行音樂風格發展出來的,原為七O年初期的作品《不要告別》,三毛的詞,賣給了當時的歌林唱片公司,被流行歌星萬沙浪唱成東洋調,李泰祥不滿意拿回來重新改寫。因歌詞版權問題,李泰祥請女詩人李格弟(本名夏宇,另有筆名童大龍)重寫歌詞,不料首次填詞的李格弟還不了解寫詩與填詞的差異,另李泰祥索性加上三毛的《不要告別》,讓歌曲多了些纏綿與無奈。兩首詩混合而成《告別》,在兩股旋律交織下,說出了掙扎、釋懷、割捨與遺憾,也道出一股排山倒海似的浪漫。

 

    《告別》的起始來自於聖詩的靈感,為莊嚴、和平的八分之六拍子,有點結合民歌與美國鄉村歌曲的味道;近年來李泰祥重點的整理一些早期的歌樂,有如一些標榜「不插電」(Unplugged)的流行歌曲般,李泰祥褪去了附加在歌曲上的「流行音樂」成分,重新編曲以回歸歌樂的原貌。雖然從事多年的跨界音樂(Cross Over),李泰祥還是很在意自己古典音樂出身的背景,希望經過時間篩選的作品,也能通過自己嚴苛檢驗、重新賦予新生命而流傳下來 ,新版的《告別》就是被李泰祥再次重新賦予新生命的歌樂之一。李泰祥用室內樂的編曲寫出歌劇形式的二重唱,重新賦予《告別》一個新的面貌,一首有故事性、戲劇性極強、令人扣緊心弦的歌樂。”
 
三毛,李格弟(夏宇),李泰祥,就是這首歌的份量。再加上王城,你會一塌糊涂的流淚,你醉,你哭,無論原來,往后。
 
在王城的專輯《多美麗呀》中,也有《告別》,大伙,聽吧。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終究是死,為什么不去呢?

終究是死,為什么不去呢?

 

 



 

 

“既然降生到這個世上,我就要好好看看它。”在文章的前言,作者石田裕輔是這么說著他要騎單車環游世界的理由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樸素,不需要多么高昂的征服世界之類的豪言壯語(這種話往往是最可笑的,可是還是有不少自大的人不知渺小的常常喜歡這么說),也沒有對未知旅程的無端恐懼和瑟縮(獨自出發的人總是勇敢的,這點不言自明,也不需要通過危險的渲染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敬畏。)

 

從前言一直到后記,從出發及經過的九萬五千公尺的路程到日本的終點,作者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卻用最平實的口吻來敘述他最難忘的55段旅程,間或伴與些許的幽默,時常讓我們會心一笑。

 

譬如宿營在美國的大谷地,早上醒來被巖石的神圣風景所震撼,動彈不得之后便索性繼續橫躺呆望,一次次重復,結果連住了四天。這小子真是簡單的可愛。

 

樸實的行文也時常有讓人感動的畫面出現,譬如在東歐,一個殘疾的老人屢次拒絕裕輔付錢卻忙不迭的把蘑菇塞進他的包里面,還有非洲一個瘦骨嶙峋的老奶奶賣三個番茄不止加送一個還減價。那種高貴的自尊心,慷慨的仁慈,父母親般的溫柔,沒有國界得讓人感動。

 

還有很多是,伴隨著作者環游世界的驚奇,偶遇朋友的驚喜,瞥見美景的驚艷,被人搶劫和包圍的驚險,我很久沒有那么久帶著萬分的好奇和期待去閱讀一本書,他偶遇青田君,誠司大哥的時候我跟他一樣的興奮,啊,啊,啊.....又碰上了~~

 

一鼓作氣,這本書便可看完。但有些東西很值得玩味,他在快到南美底端的時候說到,“旅程本身棒得無可挑剔,可是當我越接近終點,便開始被空虛感包圍,和成就感比起來,夢想就要完成的寂寞更深。”

 

 我們不知道為何的被出生,而我們也不知道為何的會死去,我們無法預言來世的狀態,只有把握現在的力量可以讓人稍微振奮,哪,哪,什么才是你的夢想,而夢想實現之后倘若再度陷入空虛又怎么辦?

 

我又看到裕輔的文字,“我只能出發,只能一直往前走,一定要超越現在的困境,萬一發生什么意外也無可奈何。和悔恨地度過一生比起來,還是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像櫻花般華麗地散落比較好!”

 

沒錯,人很多時候都會庸人自擾。我們也許真的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理想,平常只需要樸素地想,既然降生到這個世上,為什么不好好去看看它呢?!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崔宇

7月30日,中新社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产阶层困惑折射中国“青春期烦恼”》的文章,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不仅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全感之中,而且由于经常同社会最底层群体直接接触,还容易成为社会仇富心理的“替罪羊”。

如果跳出从收入界定的思路,从中产阶层的精神状态(焦虑、抑郁和政治冷漠)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开放、自由和民主社会)来考虑,最大年龄已经接近30岁的“80后”可以粗略算作精神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他们的境况才真正折射了中国的“青春期烦恼”。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夹生层的80后或许一生都将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年轻时他们将忍受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相伴而生的剥削、欺诈、过度劳累和不公平,年老时他们将率先遭遇 “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和危言耸听。其实约2亿人的“80后”从刚一出生就为中国经济的30年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的因素。据中国社科院蔡口教授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少儿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1982年-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计量分析表明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人均GDP增长贡献在26.8%左右。这可以说是大都为独生子女的“80后”,牺牲了自己未来的亲情网络间接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80”后长大以后面对的世界却不那么公平和美妙。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断层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资本和资源的疯狂占有和掠夺 (或许那些依然生活在农村或者社会底层的“80后”会感同身受),也伴随着晚期资本主义阶段那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管理、看似温和的劳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盛行等等现象(或许都市里的白领80后会感同身受)。也许有人会说,前者当然是不美妙的,但后者不是看起来很美好吗?

其实不然,一个疯狂追求娱乐和消遣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十分压抑的时代,正如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大,正因为在工作期间越压抑,才越想在闲暇时间“疯狂”一把。文化产业只是以艺术的名义向人们提供纯粹的娱乐和消遣,娱乐消遣是劳动的延续,其目的是“麻木”大众的闲暇时间和放松大众的神经,使他们第二天能心安理得地去从事日常劳动。这些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般都是被压迫和剥削惯了的都市白领的错觉,其背后实质是“激情难烧”,否则也就不会在疯狂之后立即回到郁闷和空虚状态。

按照蔡口教授的研究,中国的人口总量2030年到达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人口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预计2020-2030期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此后人口结构将拖累经济增长,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 “80后”那时也恰好垂垂老矣,“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是否会成为最后一道防线无人知晓。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擁擠、熱鬧的Shopping Mall —— 香港書展回顧

一個同事知道我去香港書展,就直問我,準備去買寫真?!后來一個朋友知道我去了書展,還專門短信八卦我是不是看到小靚妹清涼售書。

 

后來我才知道這次的寫真和清涼售書似乎吸引了很多眼球,可我怎么沒有看到,在哪個區?!不過,的確,香港書展已經慢慢的變成跟其它展性質差不了多少的“展”,擺放的商品只是換成了“書”。

 

據說在香港,書展期間,你不去逛逛,就會給人笑沒文化,而真正熱愛書的到底有多少這個誰也不知道。這只是一個shopping mall,手里一個菜籃子。

 

這是一個90萬人參觀的shopping mall。因此,最明顯的特點便是人多。

 



(從灣仔地鐵站到會展中心有專門通道直到書展,但路程超過1km,人海一眼望不到邊,乍一看真是文化大都。)

 



 

(坐電梯的觀眾們,似乎現場協助人士都累了。)

 

明明知道人比我們這邊的火車站人還多,而且還要坐動車,過關,坐城鐵轉地鐵才能過去,為什么還要去那個大的菜市場?對我來說,書的確有一種非凡的吸引力,即使不買,看看書山書海也是很過癮的事情。

 

譬如,在那里可以免費拿很多佛教書籍。去年在佛教青年協會那里拿到的《般若心經釋要》的確是了解佛教的好書,這次我進書展就直接上三樓到了佛教坊。

 



(佛教坊和基督教坊占了三樓1/4的地盤)

 



(佛教青年協會里面的書多樣且質量較高,而且不會像某些檔口老在說,隨喜樂助)

 

起先在佛陀教育協會拿了好幾本凈空法師的書,后來巡完一圈之后又放回去了,太重了。我比較喜歡從原始教義開始讀,后來的關于佛教人生的理解,加入了很多個人的曲解,我現在讀書的定位基本是:終極強大。

 

一輪下來,在佛教青年協會拿了三本,在一個攤子拿了本《地藏菩薩本愿經講記》和達賴喇嘛的《蓮花湖》,一下子黑色的大掛包就沉的很厲害了。

 

接著在三樓看到了著名的大塊出版,時報出版,遠流以及木馬等。一直對臺灣出版業界很尊重,原因是他們出的書,無論書中的文本質量還是裝幀水平都幾乎是華文界第一的,而翻譯作品相比大陸的通達很多,文化理解上又比香港的深刻,加上沒有政治的審查,能出華文精品是毫無疑問的。

 

 



 

逛完三樓(的確是逛,因為我一本都沒有買),就到一樓去了,才知道相比一樓,剛才三樓的熱鬧場面算是冷清的級別的。

 

一樓主要集結了香港的大出版商,譬如香港三聯,商務圖書館,明報,Page One,天地等等,當然還有Kubrick,道長的小書局etc.

 



 



 



 

道長的上書局&小書局今年的攤位比去年大了一倍,而counter的設計相比其它都有文化的得多,可是大部分的書太本土化,本土文化,本土政治,雖然便宜,讀來也無關痛癢。而道長的新書,叫《訪問》,既然是訪問,當然文章的大體肯定不是道長的敘述,而我已經厭煩了所謂報章結集,因此逛光了一樓大部分地方,還是一本書都沒有買,雖然期間看到了高行健的《靈山》和索甲任波切的《西藏生死書》還是讓我有點心動。

 



 



 

 



 

逛完一圈竟然沒讓我這個嗜書的人掏一分錢,這個問題還是很蠻有趣。對于大陸游客,香港書展的書籍大概有幾類能吸引人:

 

1.政治類。毫無疑問,國內因全世界文明的出版及傳媒審查制度,我們無法讀到此類書籍。但對于我而言,香港的政治圖書跟擺放在報攤上的娛樂雜志一樣,都是八卦,只不過更多了些爾虞我詐。我自然不會買這種。

 

2.英文書。因價格及渠道問題,國內無法及時看到英語世界最新的圖書,而消費水準的差別也讓英文原版書于大眾難以企及。在場內,看到香港觀眾像買菜那么買,真是羨慕不已,一來是真有錢,二來英文水準也真高。而我,一想到,暨大舊書店10元一半的二手英文書,我就不舍得買了。(半年前在PageOne買了本George Orwell的1984,花了HK$157,后來在暨大看到二手書10塊,雖然版本裝幀不同,還是很受傷。)

 

3.大陸圖書無刪節版和通達譯文書。前者是我比較喜歡的,譬如章怡和和查建英的書,不過今年似乎沒有什么新發現。而翻譯的好的譯文書,時下流行的基本對我沒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我覺得有可能一段時間之后也會引進內地,于是忍忍就過去了。

 

結果,后來,我在樂文書店,還是買了一本書,站了四五個小時之后唯一的一本,是石田裕辅的《不去會死!》。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想看,而騎行環游世界這種經歷對于任何人都是夢想,and我覺得這本書不會那么容易引進內地,而我更不可能閱讀原版,and 七折哦!

 

前幾天出差一直在看,的確是一本頂呱呱的作品,幽默而感情真摯,吸引力十足。突然想到,我去年買的書是馬家輝的《死在這里也不錯》,今年買了本《不去會死!》,怎么都是死,而且都是游記?!也許我生生不息,非要找到全世界最美的地方,見過全世界最美的景色不可,才能緩和我那顆蠢蠢欲動的心了。

 

 

 

 

 

 

 

 

 

 

 

為了退役的戰靴

為了退役的戰靴

 

是的,這是一篇悼念文章,想寫很久了,可是一直并未落筆。昨天晚上,看到我那雙鞋子,覺得實在應該扔掉了。之前,特為此幫它拍了好幾張寫真,嗯,基本還能看出鞋子模樣的。

 



 

這雙Younex羽毛球伴我渡過了從初學羽毛球到現在的日子,算起來似乎有6年了。6年了,多少愉快的汗水和笑聲,試問,當下,有什么東西能讓你與之親密接觸而能超過6年呢?筆記本電腦3年都折舊完了....

 

這雙鞋子還是李廣幫我買的,正貨卻只要~100塊錢,他的渠道就是牛。 現在,鞋子的問題主要出在鞋底,磨薄并且有點滲水了,如果下雨天穿出去就難受無比。但是其鞋身甚為強壯,就是有點斑駁卻沒有任何問題,厄,不過,鞋內的power cushion還是掉落了一點。

 

三年又是三年,基于必要而且必須的理由,是時候買雙新鞋子了,牌子鎖定李寧(毫無諱言,奧運及蘇迪曼杯之后在日常運動類別這個牌子已經榮升為第一選擇。)恰好在官方網店看到了特價,連忙買下。

 



 

這是李寧最景點的云中燕系列2YMC121-2,可能是為了推出蘇迪曼杯之后的新系列產品,這些產品都特價促銷吧。鞋子很漂亮,包裹性非常好,開始還有點不習慣,打了好幾次之后發現這點非常舒服。而且重量很輕,加上Superpower独立减震单元,配合前掌减震EVA一体式鞋底,彈跳很好,自從穿了這雙鞋子,我偶爾都會跳殺了,哈哈。

 

鞋子是幾乎任何運動最重要的裝備,登山鞋是毫無疑問,而羽毛球運動,有人就有疑問了。是的,雖然羽毛球運動的技術大部分在手部,但是腳步的移動是掌控球場的一大關鍵,而各種跳,彈,快速移動分分鐘可以讓你膝蓋,踝關節等地方受傷。一個好的羽毛球拍也許能提高你的技術,但是一雙好的球鞋卻能減少你受傷的幾率,基于“安全第一”的理念,這點無疑更加重要。

 

嗯。廣告做完。我送走了YY時代迎來了lining時代,這似乎不應該是唱著挽歌,而應該是歡歌的,對吧。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無題

無題

 

突然發現,我已經有三周沒有在blog里寫東西了。這對于我是一個恐怖的時間長度,印象中幾乎沒有這么長沒有在網上留點廢言廢語。以前在大學的BBS,簽名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現在連不著邊際的話都省了。這是可怕的退步。

 

這不全是GFW把blog封鎖了,搞的噤若寒蟬,似乎自己對于生活的感觸有點遲鈍,還是開始有了悟性?不知道。

 

最近一如既往打了很多次羽毛球,技術自我感覺很良好。一如既往聽了非常多的專輯,聽到許多驚喜的聲音,譬如徐佳瑩,簫賀碩,吳寧越,重塑雕像的權利等等,不過硬盤再一次遇上了危機,存放不下那么多音樂了。突然想到,慢,應該要慢下來。

 

是的,生活的滋味是慢慢品出來的。準備把手頭上一點東西看完,月底去書展。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發現廣州,2009

發現廣州,2009

 

一如既往,發現廣州,用腳丈量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今年是第六年了, 去年那時在柬埔寨的缺席讓我對這次更加期待,而這一次大家似乎更加熱情,理論上有139只隊伍參加活動,加上義工什么的,至少六百人了。熱熱鬧鬧,就像廣州驢子的節日一樣。其實,參加多了, 發現什么地方倒不要緊了,一來廣州能發現的的確太少,二來真的是體力活。

 

這次我,gf,和cy三人是正式隊員,angel和阿清是編外,出發前的合照可是陽光明媚,笑容嫵媚。


(在陳家祠下沉廣場準備出發)

 

今年的題目是廣州的國民革命以后的遺址,因此不止農講所,烈士陵園,黃花崗,等非常熟悉的地方,還有譬如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廣州起義紀念館,沙基慘案(五卅運動)紀念碑,魯迅故居,省港大罷工等等具有紀念意義的革命遺址,但正如前文所講,廣州實在是屁小地方,在三十個題目里面還出現了譬如“葉劍英商議討逆遺址”,“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活動遺址”(你知道在哪里么?告訴你街名也不知道哪:榮華西街),“廣東區委舊址”(所謂舊址只有一個牌匾,其它都是商鋪),“侵華日軍細菌戰廣州大本營舊址”(這個厲害了,在中山醫里面,估計學校師生其實也是視而不見的了)。

 

所有題目之中,最為詭異的便是沿江路36號。從海珠廣場開始,沿著沿江西路路尾開始走,一直路邊的門牌號都是奇數,對岸已是珠江了,何來偶數的36號?而這個地點也是最費時費力的,莫名其妙汗流浹背神經兮兮精疲力竭走了40分鐘,發現一棟四檐滴水塔式設計西式樓房形影相吊的矗立在那里!整個沿江西路唯一的一幢建筑!唯一的偶數門牌建筑!這實在是詭異之至。而后也知道此樓被老廣州人稱為“鬼樓”,不是因為鬧鬼,而是因為其設計是鬼佬那套玩意。這座樓稱“塔影樓”,為辛亥革命志士陳少白在1919所興建,經營粵港航運業務并輔助辛亥革命。而建筑本身背江面海關大樓,也是值得細細品味。

 



(看得出來,此時大家的表情已經有點僵硬了吧。)

 

榮華西街的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活動遺址也是挺有意思的發現。此街隱藏在充滿海產品腥臭的十八莆路,路人也是不甚知道,竟然在一個轉角,發現一小巷子,滿是蔥蔥翠翠的盆栽,和古舊的建筑交相輝映,老人喝茶下棋,閑聊,行人觀賞盆栽討價還價,閑適輕松之感實乃罕見。


 

上午開始的時候后來沒有帶太陽鏡,十點左右開始傾盆大雨,開始慶幸帶了把大傘,而編外的angel和阿清也真的開始離隊,意料之中,呵呵。而后雨滴淅淅瀝瀝斷斷續續,不大不小正好讓你郁悶。我們也就是出發,到達,合影,再出發...

 

最后,加上順道發現的兩個地方,總共完成24道,算有72分,中等中等,不算是個廣州白癡了。

 

發現廣州其實景點對于我們的意義并不很大,倒是這種活動,讓我們知道廣州也有它值得細說,值得我們去

細品和發現的地方,無論建筑,還是美食,人文還是風情,這是無論大小的一種心態。

 

Cheers.

 



(勿忘....)

 


(完成比賽了,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