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你燈火輝煌的夜里
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地睡去
淚流到夢里 醒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歸你 我的歸我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后的歸往后
……
(視頻地址: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MTAyNTY=/v.swf) (奇怪google doc不能貼視頻)
我們不斷地在各種新出的專輯,在MTV臺各種狂歡的歌曲里面尋找快樂,可是我們的感動往往卻都來自于老歌的回味,無論是老的老歌,還是新的老歌。
昨天看了《民歌三十年-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在看到后面唱給李泰祥的歌曲的時候,一個叫王城的歌手,帶著呼麥的唱法極度深情的唱出了《告別》,那是完全不同與之前溫柔的二重唱,澎湖灣的小調調的歌曲。離別的撕裂感在巨愛和巨痛之間不斷沖撞,唱到“往后的歸往后”,王城在強烈的撕吼中似乎把眼淚都唱出來了。套用現今流行語,我那一刻就震驚了。
原來,這個王城就是當年唱《蝸牛與黃鸝鳥》的王誠,這首歌在我們的孩提時代,人人皆知,人人會唱。據說他后來在創作歌曲中引用了李敖的一首詩,被告之后,偶像破滅,四處流浪。關于他,無論簡體還是繁體中文的網絡里都基本上找不到資料。我們在他的專輯《多美麗呀》看到的介紹是:“以前叫王誠的這個王城,走過好多好多的路,也體會好多好多的煙雨紅塵。” 短短幾句話,他有著我們不知道也想不到以及不想讓大家知道的傳奇。
在民歌三十年演唱會中,幾乎每個人在唱之前或者唱之后都會口水一番,唯獨他,唱完沒有說一句話,而這恰恰換來了患了帕金森癥的李泰祥伸手的鼓掌。
而這首《告別》,同樣有著一大堆故事:
“《告別》是從《寄》的流行音樂風格發展出來的,原為七O年初期的作品《不要告別》,三毛的詞,賣給了當時的歌林唱片公司,被流行歌星萬沙浪唱成東洋調,李泰祥不滿意拿回來重新改寫。因歌詞版權問題,李泰祥請女詩人李格弟(本名夏宇,另有筆名童大龍)重寫歌詞,不料首次填詞的李格弟還不了解寫詩與填詞的差異,另李泰祥索性加上三毛的《不要告別》,讓歌曲多了些纏綿與無奈。兩首詩混合而成《告別》,在兩股旋律交織下,說出了掙扎、釋懷、割捨與遺憾,也道出一股排山倒海似的浪漫。
《告別》的起始來自於聖詩的靈感,為莊嚴、和平的八分之六拍子,有點結合民歌與美國鄉村歌曲的味道;近年來李泰祥重點的整理一些早期的歌樂,有如一些標榜「不插電」(Unplugged)的流行歌曲般,李泰祥褪去了附加在歌曲上的「流行音樂」成分,重新編曲以回歸歌樂的原貌。雖然從事多年的跨界音樂(Cross Over),李泰祥還是很在意自己古典音樂出身的背景,希望經過時間篩選的作品,也能通過自己嚴苛檢驗、重新賦予新生命而流傳下來 ,新版的《告別》就是被李泰祥再次重新賦予新生命的歌樂之一。李泰祥用室內樂的編曲寫出歌劇形式的二重唱,重新賦予《告別》一個新的面貌,一首有故事性、戲劇性極強、令人扣緊心弦的歌樂。”
三毛,李格弟(夏宇),李泰祥,就是這首歌的份量。再加上王城,你會一塌糊涂的流淚,你醉,你哭,無論原來,往后。
在王城的專輯《多美麗呀》中,也有《告別》,大伙,聽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