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崔宇

7月30日,中新社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产阶层困惑折射中国“青春期烦恼”》的文章,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不仅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全感之中,而且由于经常同社会最底层群体直接接触,还容易成为社会仇富心理的“替罪羊”。

如果跳出从收入界定的思路,从中产阶层的精神状态(焦虑、抑郁和政治冷漠)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开放、自由和民主社会)来考虑,最大年龄已经接近30岁的“80后”可以粗略算作精神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他们的境况才真正折射了中国的“青春期烦恼”。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夹生层的80后或许一生都将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年轻时他们将忍受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相伴而生的剥削、欺诈、过度劳累和不公平,年老时他们将率先遭遇 “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和危言耸听。其实约2亿人的“80后”从刚一出生就为中国经济的30年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的因素。据中国社科院蔡口教授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少儿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1982年-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计量分析表明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人均GDP增长贡献在26.8%左右。这可以说是大都为独生子女的“80后”,牺牲了自己未来的亲情网络间接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80”后长大以后面对的世界却不那么公平和美妙。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断层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资本和资源的疯狂占有和掠夺 (或许那些依然生活在农村或者社会底层的“80后”会感同身受),也伴随着晚期资本主义阶段那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管理、看似温和的劳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盛行等等现象(或许都市里的白领80后会感同身受)。也许有人会说,前者当然是不美妙的,但后者不是看起来很美好吗?

其实不然,一个疯狂追求娱乐和消遣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十分压抑的时代,正如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大,正因为在工作期间越压抑,才越想在闲暇时间“疯狂”一把。文化产业只是以艺术的名义向人们提供纯粹的娱乐和消遣,娱乐消遣是劳动的延续,其目的是“麻木”大众的闲暇时间和放松大众的神经,使他们第二天能心安理得地去从事日常劳动。这些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般都是被压迫和剥削惯了的都市白领的错觉,其背后实质是“激情难烧”,否则也就不会在疯狂之后立即回到郁闷和空虚状态。

按照蔡口教授的研究,中国的人口总量2030年到达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人口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预计2020-2030期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此后人口结构将拖累经济增长,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 “80后”那时也恰好垂垂老矣,“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是否会成为最后一道防线无人知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