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星期六

攝影棚里的大史詩

想象,無疑是偉大的,它可以讓你在白色紙張黑色方塊字里想象幾千年前壯觀的城堡或者美麗的公主,它也可以讓你在灰色的抽象壁畫前去想象壯士的悲歡離合,當我閱讀《摩訶婆羅多》以及駐足在吳哥寺壁畫前的時候,我的確是這么做的。

曾經的想象讓我昨天在嶺南美術城看到電影《摩訶婆羅多》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拿起來。我很想用影像去印證我的想象,也很好奇這個Peter Brook到底是什么人物敢于去拍攝印度的史詩。


不過,我還是失望了。貢蒂王后年輕時應該是“品貌出眾,名聞四方”的,可是這部電影里的貢蒂卻是一個頷首高抬的丑老太;般度五子之一的怖軍雖然還是壯碩神勇,可是由印度人變成黑人還是有點不可理喻;慈憫大師看上去像是中國的道士,基本的演員都是白人。唯一的人物亮點是黑公主的確是漂亮出眾,而且是印度人。

森林是印度教里的靈修之地,它應該茂密隱秘以至神秘,可惜我看不到,毋寧說天空,河流,以及飛鳥了。所有的一切是在攝影棚完成的,一個小小的攝影棚藏不住我對一部宏大史詩的想象,特別對于習慣了張藝謀式壯觀場面的中國觀眾。


至于情節,因為我是看過書的,我覺得沒看過的觀眾可能會混亂,看看豆瓣上兩顆星三顆星的評價就知道了。而且基于劇場式敘述的原因,導演沒有去描寫史詩里面那一個個古怪的傳說,譬如“誅缽迦怪”、“花斑鳥”,“攪拌乳海”以及驚天地泣鬼神的俱盧之野戰。反而多了很多對白,或者在我眼里是長篇累牘的唐僧式的語言(譬如雙方開戰前黑天的宣講)以及生硬的動作。又譬如最精彩的毗湿摩倒在箭床上,影片代之以一個木板車囧囧囧。


說實話,看起來還滅有吳哥寺前面的壁畫精彩。(有興趣可以看我的blog 你何以能轉身離去? Part 4.3 续

正如中國的“史詩”巨作改成電影或者電視總有很多詬病一樣,Perter Brook這個很有野心的改編也受到諸多批評。不過正如剛才所說,這似乎是劇場之作,換用劇場的眼光來看,也許會舒服很多。

Perter Brook,其實就是搞戲劇的,看了臺灣中大BBS上的介紹后才知道這家伙舉足輕重:“當代國際著名的戲劇大師,是50和60年代新派舞臺劇的表表者,其力求創新和反傳統的作風,對20世紀的戲劇發展影響深遠。”(我很郁悶我的馬桶瀏覽器連這句話都不能復制囧囧,一復制就出錯,看來要我保證絕對原創,Yeah)。

而這部作品他籌備了9年,排練了9個月,演了9個小時,而后才推出了電視版本,我看的DVD應該屬于Theatrical Version,這150分鐘相比9個小時,三分之一還不到,我是要惋惜無法一覽全貌還是慶幸不會給悶死呢?

ps,anyway,如果你想去柬埔寨,印度玩,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一叶东京,十张日本


上午收到M从东京寄来得明信片,忒高兴。这几乎是我目前收到的最漂亮的明信片了。昨天还打击说M拍的照片不日本,真是抱歉了。

“日本邮便”几个字特别亲切,我小时候集邮有不少日本邮票。相比其他外国邮票,日本邮票上的字几乎都认得(虽然意思懵懵懂懂),而且印刷质量也好,当年都小心翼翼的奉为上品。

这张明信片非常日本,邮票和背面的主题画是原田泰治的。这位昭和15年出生的画家从82年起探访全国47都道府县,用自己的画笔将所闻所见变成《朝日新闻》上连载的乡土风景画。不了解日本绘画史,因此不知道他的影响和地位如何,但他的画风、笔触给了我们一个温暖而淳朴的他乡,清淡如菊又带着泥土味道,一洗我眼中日本的浮躁甚至恶劣印象:菊花与刀,军国主义,电玩,漫画,AV,宅男腐女....

这张明信片叫“野良时计”,来自于高知县安芸市,在土居廓中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畠中家的时钟。

基于我超强的搜索能力,得知此片是原田泰治夏の风景第一集10张邮票之一!



看了他的画作,我不仅想去京都,还想去九州,四国,长野,神奈川.....

推荐一:原田泰治作品ギャラリー http://www.torinome.net/gallery/gallery.html
收录了朝日新闻全系列以及其他代表作,每张画还有放大镜可以慢慢看!

推荐二:原田泰治美術館では、開館10周年記念展http://www.city.suwa.nagano.jp/museum/harada/exhibition/index_se.html
 

2008年8月25日星期一

誰說倫敦沒有紅色雙層巴士?

這兩天,看到好多電視上的sb說倫敦沒有紅色雙層巴士了,包括閉幕式。傍晚看中央臺,一個sb說從05年開始就沒有了。baidu一下,人民網的sb也說從05年就沒有了:红色双层巴士告别伦敦

那看看我去年拍的圖片:


上一篇blog,張忠謀教導大家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這就是關鍵。特別看中央臺這些媒體的報道,當然cctv是鍛煉獨立思考能力的好媒介。(人家倫敦bus公司運行的好好地,有興趣去參觀下:TFL
說道倫敦,煞是親切,昨天晚上閉幕式的八分鐘真的是非常典型的倫敦,一個是標志物,譬如紅色巴士,站臺,雨傘,自行車;另外一個是文化符號,時尚(Leona Lewis的衣服,當然還有westwood);搖滾樂(寶刀未老的Jimmy Page和逝去的Led Zeppelin);音樂劇(誰都不能否認那8分鐘就是一幕音樂劇),歌劇,藝術館;體育,英超(碧咸)。他們古老得來卻煥發著年輕的活力,我們似乎就只是在過去中尋找滿足(最近似乎很多人指出這點了)。
倫敦游差不多一年過去了,是不是要因應時勢,把游記補回來呢。

2008年8月24日星期日

張忠謀給年輕人的11項建議


今天看《東方企業家》,看到了張忠謀的長篇訪談,片末有這些文字,一句話點評:字字珠璣。年紀漸長,才會慢慢明白,有些法則是顛破不滅的真理。理解的,把它深刻心里;不理解的,時候未到。

------------------------------------------------

1.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個人沒有健康,那連未來都不必談,尤其是運動,我認為經常運動的習慣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2.培養志愿。
如果能夠提早擁有一個志愿,就能夠把握人生的方向,并及早在那一方面的學問開始下功夫。

3.效率學習。
投入專業領域的學習分量只要一半或者2/3,另外的一半到1/3,要花在跟你的志向有關,但不見得是專門領域里的部分里,才有成效。

4.切勿不求甚解。
千萬不要只是背書,而是徹底了解內容與深意,因為人生就是考試,而這場考試是需要透徹理解的。

5.獨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要懂得反向思考,得到自己的論點。

6.學創新。
如果你做足了前面的三到五項,那么創新就不只是天分,也是能夠培養的。

7.學好中文。
在此強調的是"聽"與"說",要懂得“如何聆聽”與“如何表達”,這兩點不但要改善,更要加強。

8.學好英文。
無疑英文在這個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我認為要注意在“讀”與“聽”的方面,這是很多年輕人普遍的弱點。

9.學習世界。
因應全球化與競爭白熱化,學習世界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0.學演講,學辯論。
這與學習中文跟英文都是有關,跟強調的“聆聽”與“表達”也是有關的。

11.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誠”就是不說謊,“信”便是說到做到,如此才能在社會上提升,繼而能夠與他人既競爭又合作。

明天怎么樣?

MTV臺正播著張懸的音樂特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我知道時間差不多,便轉過去CCTV,果然,鄒市明已經披著一面國旗激動的等待著裁判舉起他的右手。

不可思議,已經50枚金牌了,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會很自豪。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是一個金牌強國,但毫無疑問,這還不是一個體育強國。我們的政府收獲了表揚,但是,我們的官員依舊官僚和缺乏自信,我們的民眾依舊沒有學會寬容。明天,明天便是后奧運時代了,明天怎么樣?

明天,也許我的Blogger就不能訪問了,當然,還有維基百科;
明天,那些訓練得如處煉獄的冠軍們也許就給人忘記了,現在,其它運動員已經給人遺忘了;
明天,體操隊員們憂心忡忡得等待IOC的年齡調查;
明天,那些可以遞上示威申請的人也許連上訪都不可以了,給拍了照片和錄像的人自然會有人聯系他們;
明天,Right to Play的成員回去終于可以高談闊論了,雖然我們的平媒網媒基本不會報道;
明天,北京的空氣慢慢黑起來了,飯始終要吃,車始終要開,電始終要發;
明天,股市還是綠油油一片,在奧運之前,官員們就說,我們要舉辦綠色奧運,說到做到;
明天,我們依然一樣上班下班睡覺吃飯開心憂心;
.....

17天,我不斷被那些運動員感動,他們為減那0.1kg的體重連一顆葡萄都不敢吃,他們為傷病退出而收到陰謀論的指摘,他們忍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和煎熬,猶如在地獄里訓練,如果拿不到金牌,依然上不了天堂。有些人甚至除了體育無一技之長,他們是舉國體制里的一面磚,如平克佛絡伊德所唱: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閉幕式是冠軍的頌歌,也是其他人的挽歌,可是,這只是一個大Party,我們就看每個人如何超越自己,看張藝謀壯闊的電影,還有蔡國強最天才的煙火藝術,為什么要如此嚴肅呢?

當然,志愿者們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他們比運動員還默默無聞,還不準找簽名拍照。志愿者是中國最靚麗的風景。

無論后奧運時代是否暗流涌動,我們還是轉回MTV臺,張懸特輯里的最后一首歌,她深情地唱:

我們都覺得,成功沒那么嚴重,
做自己反而比較心安理得,
如果受了傷,就喊一聲痛,
真的,說出來就不會更難過;
不去想自由,反而更輕松,
愿意感動就是種享受。
生活 生活,
會快樂也會寂寞,
生活 生活,
明天我們好好的過。
......

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

"走"进非洲







还有什么比乌干达更非洲的名字吗?土著黑乎乎的,土地干巴巴的,道路四通八达(因为根本不需要路,都像动物那么跑)。还有坦桑尼亚也够非洲的了。昨天今天陆续收到CY从非洲寄出的明信片,真好啊。

上上周末参加了CY&His Friends的非洲看片会,印象最深刻的有几点:
1.可爱的非洲人民身上很多苍蝇,的确和野生动物和谐一家。
2.非洲最高峰乞力巴扎罗山不是一般的漂亮,可惜雪估计会在十年内融化。
3.非洲人民不喜欢/害怕相机,因此看片会没有什么人像摄影,都是动物,其实非洲挺闷的。
4.爬一座山要800美元,看几天公园也要800美元。去了才知道中国更是发展中国家阿!

恩,我现在的明信片似乎只差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了,有谁去,记得给我捎一张啊。

ps.今天吃了同事的Turkish Delight, 问去了哪里,她说,澳洲-_-...

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

死在哪里還不錯?

在馬家輝的新書,他起了這樣一個題目:《死在這里也不錯》。當他在愛丁堡旅行的時候,在那個明朗的八月,天空鋪展了不同層次的藍,純凈澄潔得像打了燈的舞臺布景,而他的小女孩和愛人紥著吉普賽的發飾在路邊小攤遠遠望著他笑,這種寧靜和舒坦讓他渴望生命靜止在這一刻,是的,就是——死在這里。

如果某個時刻可以心甘情愿地和死亡畫上等號,這是多么完美的時刻。我尋思著,我甚至有點不知所措和悲傷,我沒有過這種體會,我一個人去旅行,我一個人在聽著Tanya的《越來越不懂》。孤單太久了,對任何人都沒有愛的動力,更不習慣別人的關心,非常過敏甚至反感。

背景曲目是Nick Cave的To Be By Your Side,恢弘壯美的讓你想哭,For I know one thing, love comes on a wing. For tonight I will be your side....Across the endless wilderness where all the beasts bow down their heads.Darling, I will never rest till I am by your side...

大鳥亦有情,人何以無情?

我一直很壓抑自己在blog上表達感情,因為沒有人會明白,今天,還是要重重質問自己,你有一個問題回答不出來:死在哪里還不錯呢?

不能太迷梁文道


如果你追看過梁文道主持的《開卷八分鐘》,而且你還聽了RTHH叫做《開卷樂》的節目,甚至你還知道有一本免費雜志《讀書好》抑或偶爾讀到《蘋果日報》。那么這本書對于你應該沒什么吸引力。


我就是很乏味得看完了,這本書里面的文章很多就是上述欄目聲像的文字版。剛剛過去一年的節目就那么快的結集,他是要你重溫他的普世價值觀,還是沖著香港書展去,為他的上書局添點柴米?記得很多年前,文道參加一個在廣州美術館舉辦的對話節目的時候,人家問他會不會出書,他作了回答,大意是他忙的無暇回顧過去,而且未來還有事情可做,為什么要出書呢。也許現在不一樣了。

當然,這不是詬病他的理由。如果你沒有看過聽過上述的節目,梁文道的書評依然好看。但是,又來到類似開頭的一個問題,如果你追看過《文道非常道》,《鏘鏘三人行》還有他的Blog,以及散布在各大媒體然后給熱心收集起來的文章,你再看這本書,是否也會同樣的乏味?你是否需要像心靈雞湯一樣的短文?

其實文道讀的書并不比常人多多少,只是有些書我們買不到。其實文道的觀點并不比現在很多公共知識分子新鮮或者銳利很多,只是他的成長環境讓他對普世價值有著跟我們不一樣的理解。但是文道依然以他的個人魅力吸引著眾多如我般的粉絲,不過倘若你要繼續保持對他的崇拜與熱愛,那就不能太迷梁文道了,譬如追看那么多的節目和這本《讀者》。

---------------分割線---------------

Anyway,里面的書還是有幾句可以摘錄的:

P51.沒有書籍的房間,就像沒有靈魂的肉體。-西塞羅

P62.經典的文化價值正正在于你不用讀它,但它的只言片語它的零散觀念會自動包圍你,成為你日常用語的一部分,成為你觀察世界思考事物的背景。

P105.“香港新詩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擁有最多最無名的詩人,或者說在香港寫詩,就幾乎自動成為無名詩人。”-《新詩地圖繪本》

P181.紀爾茲根本懷疑任何超文化原則與普遍社會規律的存在。我們只能在異文化之間來回跳躍,既遠且近。但是,只要我們也學會一種遙遠的距離和新鮮的眼光看自己,我們就會明白自己不是唯一。

P211.“在漫長的旅途當中,我不斷在攫取土地、人民、歷史所賦予的一切,一直不斷的在承受,沒有付出。作為一個旅人,我不屬于任何地方,潛游在不斷轉變的各個國家,人民所承受的苦難與快樂,都是隔了一層距離來感受,實際上我沒有任何具體的奉獻。”....原來出門不是放棄責任,而是要更明白地尋找與確認自己的責任。 - 《行地平線》

P246.但凡國力強盛的時代,其繪畫中表現出來的外國人就愈是正常客觀,甚至文明優越,唐朝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一向被認為很柔弱的宋朝呢,則喜歡強調蠻夷的粗俗低劣。-《唐代的外來文明》

P252“舞友們:當你們身上散發出被奴役者的腐氣時,為何還能把錢花在化妝品上?清除這種腐氣的唯一辦法,就是將你們的熱血獻給整個民族。你們在過年時尋歡作樂,那么我們在今宵的薄禮炸彈,將為你們增添歡娛。”-舊上海一個叫做“血魂除奸團”的組織投擲炸彈后的留書警告

P262.哈里.法蘭克福..認為我們喪失了以“公正無私努力來解決孰真孰假的信心”,于是就“從致力追求"正確無誤"的理想信條上退縮,轉而追求所謂"誠意"的這種替代性理想”。因此一個高官大可以在"真情對話"里大發毫無意義的空話,只要他是真心真意忠于自我地在說這些屁話;而聽眾門也不會計較那些話的根據和邏輯,因為大家講的是"真情"......“這種認為事實真相如何都沒有差別的態度,我認為就是狗屎或放屁的本質”。而且“它沒有更多的訊息來交流,說的知識吐出熱氣。而吐出的熱氣與排泄物之間有著相似性,這也使得熱風成了放屁最合適的同義詞”。-《放屁》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My Sony Style - A726

現在誰在買iPod?潮人?美女?白領?還是沒有品味的跟風者?我不得而知,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看中的肯定不是音質。對于用過隨身聽的一代人來講,是有walkman情節的。超酷的logo后面不止是最優秀的音質,收藏眾多的CD,還有一個個跟音樂連在一起的故事。
所以我一開始就淘汰掉那個通俗的符號iPod,在音質上,因為對高麗棒子的厭惡,淘汰掉了iAudio和iRiver(這兩個牌子音質很不錯,但樣子的確比不上sony和iPod,價格而且不便宜,殺~)。

終于在上周末從香港入手了sony A726
Awesome!外觀質地上的確比iPod好很多,正面的金屬以及背面的黑色細膩磨砂拿起來手感很好。而且配送的EX82算是配機里面數一數二的了。

買之前看了很多文章,知道它的低音推力很好.....結果,聽的第一天給轟到頭暈腦脹,搞到后面不得不吃了個必理痛,唉,這也太牛了。-_-

好的東西始終是非常講究,原來換一個小號的耳套,就基本沒有這個問題了。當然,你還得慢慢煲開耳機。結果我就讓我的耳機播了一個晚上的蔡琴《渡口》,還有一個白天的《惠威試音碟》....

果然不同凡響,用專業點的話講低音的力度和彈性都非常好,人聲表現恰到好處。。當然。。其它的還沒有聽到。。慢慢煲,嘿嘿

2008年8月9日星期六

One World, One Television

“剛才四個小時,一單生意都沒有。”昨天晚上回家時,的士司機對我說。的確,開幕式現場只是15w人可以看到,對于我們而言,看電視才是正經事 ,可謂之One World One Television。

看到老謀子這導演的大戲,還是蠻激動的,29個朝鳥巢而去的足印(蔡國強搞的!!),鼓隊的倒數,畫軸的展開,墨人的舞蹈及至李寧那空中高難度的奔跑,太壯觀太大氣太牛鼻了!我們終于可以對著那對散漫的美國隊員說,真是鄉下來的!

說道One World One Television, 原本覺得電視沒啥用,只會增加信息負擔的人閃電般完成了以下動作:星期四買了一個新電視機,星期五排了3個小時隊報裝,今天中午就開通了。而且今天才知道,我家對面原來就是廣州有線的工程隊辦公室!我同時裝了珠江寬頻...hu...終于從512K的貧下中農邁向了2M的小康生活,看起youtube來都是飛快...

看來我的確是個熱愛奧運的愛國者。

2008年8月3日星期日

柬埔寨游記終結篇

在磨房把我的游記寫完了,其實是匆忙給了個結尾而已。不過對于我而言,時間是恰當的,再寫下去,就沒有味道了。全文在磨房異域之旅,blog上的只轉了部分。

-------------------分割線--------------------

你何以能轉身離去?

Part 5

結語

大約一個月前,我從曼谷回到中國,結束了十天的暹粒曼谷之旅。而這一個月,斷斷續續地寫了前面的文字。我不得不承認,對那一個古代文明和現代貧苦交織在一起的國度的熱情,慢慢淹沒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慢慢地,似乎這些文字變成又長又臭的裹腳布,這無非是對美好回憶的褻瀆。因此,我放棄繼續講述bayon里面精美的壁畫和女王宮那迷人的故事,又或者在Psash Leu等等的見聞。

我知道相比一些人,我去了不少別人沒有去的地方,譬如不少的pagoda,譬如傳統市場,碰到不少別人沒有碰到的平凡而又有個性的人物,但是,我在那里的四五天比起許多在那里呆了一年半載,甚至十來天的人,無疑是淺薄的。

就带着这点浅薄的眷恋,即使熱愛過,震撼過,悲憫過,我們轉身離去,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Just Wish "May Peace Prevail On Earth。"

2008年8月2日星期六

Kundun - 另一個視角看達賴

對于西藏,我覺得我是屬于不明真相的大多數。在國內媒體看到的,和在國外媒體看到的,或者在《天葬》等書里面看到的,是那么的截然不同。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沒有去過西藏,甚至連國外的"反動報道"到底反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那如何去相信?

影片《Kundun》是大導演馬丁.思科塞斯的作品,下載地址在emule上早已刪除,我是通過google鏡像找到的,也因為這樣,我斷斷續續幾乎用了48個小時才把這部電影下載完。不得不承認影片在刻畫共產黨的人物的時候有些丑化,但是我得說,影片還是很溫和。

從小達賴喇嘛被發現為轉世靈童到出走達蘭薩拉,孩提的達賴天真而聰穎,而青年的達賴在佛教的浸淫之下,溫和卻有點不諳世故。他面對毛澤東“宗教是毒藥”的告別語時顯得驚詫而無助。達賴的世界里幾乎只有佛教,偶有閱讀海外刊物歷史讀物卻未能跟多少人進行溝通。

在影片里,達賴是善良的,很難想象他是gcd宣傳中的暴政或者暴亂的領導者。他為民祈福他愛護著眷戀著拉薩。而殘酷的是,剛剛成年的達賴無法面對的不止是共產黨,同樣的也只是拉薩宗教機器的一個工具。這注定著他最后不得不在別人的安排之下逃亡。在跨過中印邊境的時候,面對邊防人員“你是誰”的詢問時,虛弱的青年達賴說:你剛剛見到的是一個人,一個平凡的出家人....我只是一個(法王的)影子,就像水中的月亮。

影片拍的很漂亮,雪山神湖,紅色的袈裟以及神秘的天葬猶如現在眾驢友拍攝的風景片一般迷人,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配樂更讓片子多了一些悲愴。

影片的最后一句話:“達賴喇嘛至今仍未回去西藏,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去。”我想他是有如此渴望的,可惜的是,他從小就是一個工具,無論之前的拉薩,還是現在的西方世界,藏青會,抑或G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