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碳捕捉技術的扯淡抑或前瞻

 

“碳捕捉”(CCS)這個概念聽的多了,仔細研究之下真的很有趣,現在的CCS是相關技術公司對未來技術的吹噓和政府政治家們的減排籌碼,可是,又有誰知道這問題種種的CCS在20年后會否變成最核心的技術呢?

 

 

轉帖:极其扯淡的碳捕捉及封存技术(http://hi.baidu.com/fullerene/blog/item/d4df727652999612b051b98d.html)

 

碳捕捉-封存,英文叫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者Sequestration),简称CCS。应用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把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某种技术捕捉起来,然后再用某种方式储存住,不让它再回到大气层中。这是石油巨头、火电设备供应商等传统能源及其技术的掌握者所极力推崇的技术。

2008年,壳牌石油公司首席执行总裁韦尔·范德伟说:“在这个世界,因为发展而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的时侯,碳捕捉和存储在减少温室排放上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式。”

对待这句话,我只能说:扯淡,极其扯淡。

先来看碳捕捉是怎么实现的。

碳捕捉基于两个非常简单的反应,即胺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生石灰与二氧化碳。我们以后者为例来说明这个“捕捉”反应的实质,这个反应是中学化学教材里有的,大家都很熟悉。

将石灰石高温煅烧之后产生生灰石,并且排放出二氧化碳:
CaCO3 = CaO + CO2
把CaO放在火电站废气的出口处,二氧化碳遇到生石灰就会与之反应又生成碳酸钙(即石灰石):
CaO + O2 = CaCO3

这就完成了所谓的“碳捕捉”。将“捕捉“了二氧碳的石灰石运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加热,就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然后把二氧化碳找个合适的地方封存起来,剩下的生石灰又能拿到火电站去吸收二氧化碳。

然而,煅烧碳酸钙消耗的能量值多少钱?生产这部分能量,要产生多少额外的碳排放?这些都是碳捕捉的成本。烧生石灰是花不了多少钱,但每吨生石灰理论上最多只能吸收0.78吨二氧化碳,要把电厂废气里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净就需要大量的生石灰,并要循环不断地烧——总成本可想而知。

再来看”碳封存“。

碳封存的实现手段是,把捕捉并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加压成为超临界流体,再把这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运输到适合封存的地点。封存二氧化碳的地理位置有诸多要求:地表以下必须有足够厚度、足够覆盖范围并且没有气孔的致密岩石层以防止二氧化碳泄露;岩石层下则要有足够多的气孔和缝隙,以容纳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下图所示,在上层岩石上要打个深井,从这个深井把二氧化碳注进去。




而关于封存,我认为最大问题还不在于找到这么个地方、打这么个深井并把二氧化碳运输过来灌进去的成本,而在于二氧化碳的泄漏。就算上面的岩石层足够厚,足够密,在这个地点漏不出去,但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相当高的。二氧化碳完全可以通过水进行扩散,转移到哪个不为人知的地点冒出来。就像山泉可以来自几百公里之外地势较高的地下水层一样,二氧化碳的缓慢泄露根本就是无法监控的。

按照一些报告里的估算,捕捉、运输并封存二氧化氧的成本每吨超过30美元。这个价格火电站难以接受,但对于公众来说,更难接受的是花这笔钱很可能只是把二氧化碳费一番工夫运到别的地方排放掉而已。

所以我的结论是,碳捕捉-封存这一整套东西完全是骗局。化石能源和火电设备的供应商为什么为对这个所谓”技术“如此热衷,其实完全是为了延长该产业的存活时间。有判断力的人们不应为之蒙骗。

 


 延伸閱讀: 南方周末 - 碳捕捉,救地球?

 

 號外

 

最近得到開發區的通知,終于給我申請的兩個項目資助了75萬,這么大方的政府中國少有的了,不過這錢也拿的不容易,戰戰兢兢,。現在能收獲贊許之后,也一樣是如履薄冰,加油吧!!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素顏鐵路

素顏鐵路

 

突然覺得自己好久沒有聽過鐵軌的聲音,好久沒有坐過火車,于是在國慶那暴曬的日子里,就去了舊京廣坪石樂昌段懷舊去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照片鏈接如下: Vanishing Old Railway 

 



(分裂,分裂,再一次分裂)

 



(紀念海子)

 



(手上的“金雞”,是我的終戰紀念。)

 

旅途很累,但毫無疑問也是很有趣,譬如驚嘆那橫七豎八奇怪造型的鐵軌,晚上奢侈的晚餐,等待汽車之前的UNO游戲等等,不一而足。這條線路無疑再一次印證了人戰勝自然(沿武江而起的鐵路),被自然戰勝(被洪水塌方摧毀的鐵路),試圖再戰勝自然(水電站的修建)的循環,下一步會是什么呢?

 

有時候懷揣著如此多不安的憂思是不好的事情,容易得神經衰弱,現在的日子,工作,感情已經足夠讓你神經衰弱了,對吧。

 

這幾天在看《関口知宏の中国鉄道大纪行》,講的是日本演員關口知宏在NHK的策劃支持下從拉薩至西安最終再到喀什的鐵路游記,最大的特點是長度達到了3萬6千公里,繞了全中國卻滅有一次重復。而片子所見除了路線的規劃之外,看不到更多故意而為之的東西,因此充滿了極多的偶遇和發現。
 
突然,我也很想來一次漫無目地的鐵路游走,旅行,其實是一種探討人生可能性的途徑。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民主的細節》筆記

《民主的細節》筆記

 

 


 

民主,一個中國人極度敏感,聽了許多許多次,卻不求甚解的名詞。民主,不是虛空的大義,也不是霧里的繁花,民主,有著無以倫比的細節,而且,就是憑著這些細節,潤物細無聲,讓我們這些來自第三世界的人民唏噓。

 

這本書不需要太多點評,以下是摘錄:

 

1.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事物的判斷不同,往往不是因為價值觀或者智力的差異,而僅僅是因為對事實的掌握不同。 P291

 

2.美國政治的每一點進步都是艱難斗爭的結果,而不是“開國之父”們的恩賜。 P9

 

3.它(平等派和自由派)是“權利和權利”之間的斗爭,而不是“權利和權力”或者“權力和權力”之間的斗爭。P11

 

4. 對于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極盡嘲諷之能事,確實是中國社會的奇異景觀之一。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了解,并為這種拒絕洋洋得意。P13

 

5.200年前制憲者們就發明了這種各個權力機構相互制肘的模式:總統可以提案,但是必須國會批準;總統可以否決國會提案,但是參議院可以啟動彈劾總統;國會可以立法,但是法院可以宣布法律違憲;法院雖然獨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總統雖然可以提名法官,必須國會批準提名…… P15

 

6."真正的民主不僅僅是選舉",但是真正的選舉也不僅僅是投票,而是一個無數公民向公民生活凝聚的動態過程。P19

 

7."協商式民主"是針對“統計式民主”而言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注重民主過程所推動的政治協商,而后者僅僅注重選票的計算。P20

 

8.所謂制度建設,一部分內容是制度改革和創新,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則是對現有制度的尊重和實施。P26

 

9.煽動家總是特別熱衷于強占道德制高點,而思想家總是熱衷于指出道德制高點底下的陷阱。P14

 

10.美國憲法的第二章,明確規定的總統權限是“保證法律被忠實地執行”。換句話說,按照憲法的原意,總統擁有的是“執法權”,他本身并沒有立法權,不能自由地去“開發”權力。P29

 

11.觀念的市場里,有各種各樣極端的聲音,但只要沒有國家機器的壓制或者煽動,老百姓的意見,總會通過一番搖擺,回歸中庸之道。相反,把牛鬼蛇神死死關進盒子里不讓透氣,民意反而像個不斷升溫卻沒有出氣口的高壓鍋一樣,慢慢凝聚越來越危險的壓力。P63

 

12.在一個指著總統的鼻子罵都不會被關進監獄的社會里,普通人會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P64

 

13.弱者需要政府來保護他們,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政府允許他們保護自己。P68

 

14.蘇聯這樣的“專制國家”倒臺,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社會主義的勝利”。P72

 

15. 在美國的高校里面,做一個左派,哪需要什么勇氣,簡直就是隨波逐流。P93  整個高校都左傾,但是越是遠離經濟基礎的院系,就越左傾:人文院系81%教師是自由左翼;社會科學75%;工程學院51%;商學院49%. P94

 

16.當愛國憤青們對“購買日貨就是支持日本軍國主義”這種似是而非的邏輯而熱血沸騰時,為什么這個國家里沒有更多的消費者,對更顯然的“消費責任”,比如抵制本國的血汗工廠,抵制某些企業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呼吁改善那些給我們蓋房子修馬路的民工的生存條件,表現出同樣的激情?P100

 

17.我不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和我的一直,甚至不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別人的觀點是不是“獨立思考”的結果。P110

 

18.檢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其實不是看多數人,而是看少數人,比如殘疾人,同性戀,外來移民,他們的權利有沒有得到保護。P114

 

19.據說民主的實施需要民眾具有“民主素質”,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公開透明理性的參與本身更能訓練民眾的“民主素質”,正如我不能想象除了跳到水里學習游泳,還有什么別的學會游泳的方式。P175

 

20.只有當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誰時,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義。...... "程序性正義"主張一個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會團體,而無論結果如何——同一跳起跑線,兔子也好,烏龜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義”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歷史,經濟,文化的無視。"補償性正義"則主張根據歷史,文化,經濟條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但補償性正義面對一個不可避免的操作問題:由誰,如何,是否可能來計算鑒定一個人的歷史,文化和經濟遭遇?P193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