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中華文化的宏觀梳理——讀《萬古江河》(上)
1.
“我們盼望,今日科技文明、工業生產為手段的市場經濟,以及國族范圍的民主政治,能納入中國文化的以仁為己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文精神;能納入印度文化眾生平等的觀念,以矯正人類的妄自尊大;能納入伊斯蘭文化對自然的尊重,以匡正人類浪費資源、毀壞環境的錯誤。”
以我們看來有點拗口的文字,許倬云完成了《萬古江河》的后言。這書里面的江河不囿于華夏黃河、長江,更勝在能有與外族文化的比較,這河還有幼發拉底河、印度河、地中海、密西西比、亞馬遜……掩卷沉思,的確江河澎湃。
2.
竊以為,讀書若無讀史書則妄為讀書。
讀史明古今是為通俗之說,而我認為讀史書可以明知自己所屬之文化系統來龍去脈,繼而得知自己周圍環境,人物,習慣,傳承等等,一種知己的滿足感興奮感是莫可名狀的,當然歷史的演變對于把握管理政治上的跡象也是非常重要。哲學、宗教啟于心智,而歷史則梳理脈絡。
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其讀史訴求莫如我上段所說,而所謂旁征博引考究據理那些是腐朽之學士做的事。缺乏本土大歷史著作是中國讀者的遺憾,更遺憾的是,身處共黨的文化統治之中,所接觸之歷史教科書也只能是符合政治訴求的斷代史。黃仁宇的大歷史拯救了一部分人的歷史觀,不過我沒有讀過,不能加以評判。而許倬云的書更是以鮮明的視野和方法拯救了我的歷史興趣。
3.
許倬云, 與黃仁宇、余英時、夏志清等名字一樣,都流刻著歐美的治學經歷和宏觀視野。臺北的中央研究院有著最標準的履歷,而網上也有他的著作表,對于我們來講,學貫中西,著作等身足以概括了。
始知許倬云在梁文道的《弱水三千》里面,道長對他的書推崇有加,是因為他在梳理中國歷史之后,研究其中組織結構和原則等深層問題,這比普通的個別皇帝名人領導風格的書籍來得更加有深度。
而《萬古江河》更別于一般歷史考據,斷代史,或皇帝秘聞,他將我們引入中國文化的綿延河流之中,而中國文化恰是最初構建“天下國家”以及后來發展“民族主義”的最重要紐帶。
同時,許先生對中國的發展與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地區/國家進行比較,譬如新石器時期與兩河流域的文化比較,譬如漢唐中國之于伊斯蘭世界,或者明代中國與西班牙王朝。這種比較性視野無疑是新鮮且具啟發性的。
而章節的劃分迥異與一般教科書,是以《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等這種在世界地理及歷史中的角色遞變為劃分。
細節之上,自然發現多多,豁然開朗的細節留待下節細說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