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我們班第一個上國際媒體的同學


隨著泰晤士報的一則報道,國內媒體也是相互追隨,這故事講的就是在July 15 的時候英國曼徹斯特的一個四歲小女孩放了一個氣球,沒想到, 幾個星期后給一個廣州小伙子撿到,這個小伙子就是我們班的同學 Mr.Xie.
其實興奮的不止是我們, 很多媒體, 還有朋友同事公眾,據說他的郵箱都爆了.他在接受南都訪問的時候干脆累的"閃爍其詞".媒體很多時候很不負責任,人家是累的不想搭理你了, 你就把閃爍其詞這些東西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不過我們依舊策劃是一條讓宇飛出名的路線,就是讓我們班另外一個大記者賈維同學采訪他,獨家披露這心路歷程,然后讓鳳凰衛視獨家專訪.趁機尋找機會當上親善大事,撮合廣州某小學和這個小學的聯誼,嘿嘿, 這樣一路順風順水, 說不定到時候我們也能沾個光呢!

2007年9月29日星期六

悲觀與樂觀

在mindmeter上看到一篇文章,講未來學家奈斯比特的, 對其中一句話感受甚深:
奈斯比特说,保持悲观主义是最简单的事情,而乐观才真正需要智力和勇气.

還有另外一個總結:
所有真理都是在废话和真知灼见之间摇摆,对于作家来说,这取决于你的表述方式;对于读者,则取决于你听到它时的心境。

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

尋找伊莎貝拉@Macau 4

bolg 訪問受阻,其他文章見磨房的文章.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59796,0,0,1.html

尋找伊莎貝拉@Macau 3

Três:

看煙花,是除了找書店另外一件要做的事情.可惜由于在葡京看show,吃飯,弄的錯過了一場,而且讓cy和vanilla等了很久,內疚啊~~ 葡京雖然古老,但是看上去還是很壯觀的,奢華,晃動,就像那跳動的色子或者老虎機上的彩圖,巨大的磁場把每個人都吸進去了,讓神經不穩定的人在這些爆炸的誘惑的圖案前做著一個一個一百萬的夢.

二樓有免費的show看,不過都是外國的美女,金錢和美女,就這樣具體的呈現.

在U1樓層邊看show邊吃飯的感覺還是不錯,不過要收10%的服務費還有5%的稅,虧了 (好玩的是對著這里的服務生說白話,不懂,以為是葡國的再說英文,還是不懂,接下聽到的便是一句:說普通話好嗎?)

言歸煙花,雖然錯過一場,不過我們還是選了一個不錯的位置,在英皇的旁邊,對著旅游塔.18分鐘,不長不短,雖然這個表演不敢恭維,但是還是讓我們帶過去的三腳架有了交代.




煙花過后,游人慢慢散去,天空留下的還是一堆灰霾,映照著來自澳氹大橋的黃光.


尋找伊莎貝拉@Macau 2

Dois:

"咩也?","未聽過波","邊度有書?"

議事廳前地(Largo do Senado).我詢問著這里的報販子,衣服販子,沒人聽過這個書店——"邊度有書". 據說在sasa對面,在那里看了又看,我絲毫不能從周邊的碩大的各個logo,slogan中發現她的些許痕跡.

在我來澳門之前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做任何攻略.我唯一的已知目的地便是這個書店.我從議事廳前地走到圣玫瑰堂,陰霾的天氣讓這個文藝復興式的教堂的顏色變得迷糊.游人如織,我不喜歡這樣的前地.

再問幾個販子,他們還是不知道這個書店.這個在報刊雜志上經常出現的書店離這里的百姓這么的遠麼? 從玫瑰堂往噴水池回走,看到星巴克綠色的美人魚在微笑,我那個時候也微笑了, 我看到了星巴克旁邊也有個綠色的標志——"邊度有書,有音樂".
順著箭頭,我上了二樓.在香港,許多的二樓書店都變成了三樓書店.在這里,包括"文采書店"都還能僥幸的待在二樓.
書店總能讓人寧靜下來.我看到了道長的<味覺>,董橋的新書,還有沒有給刪節的<八十年代訪談錄>等等.

2樓是賣書的,3樓賣CD包括部分藝術書籍.一個店分成兩層,而且不是連著的,這樣的格局似乎在這里才有.


這里跟樓下的議事廳前地是兩個世界,它隱藏地連周邊的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未免有些曲高和寡了,也許這就是東方拉斯維加斯.

另外一個二樓書店,同樣在步行街上.
(遊記同步髮佈于磨房廣州:http://www.doyouhike.net/forum/259796,0,0,1.html)

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

尋找伊莎貝拉@Macau 1

Uma :
我決心要去澳門了。

最初迷上澳門,是在看了電影《伊莎貝拉》之后,澳門的光影以及fado讓我不能自拔。我幻想著在某個光影斑駁的角落里突然聽到遠遠飄來的fado,混著南歐的潮濕氣息,就如一個醉漢般窩在那個角落,對著天空發呆。

在那之后的,金培達的原聲,還有好不容易找到的MadredeusMariza成了我最常聽的音樂。

fado是相思的詠嘆調,而Isabella則是上帝的承諾,這兩個詞匯交織成了我對澳門的想象,在我的眼里,澳門不是人頭擁擠的大三巴,更不是那個金錢滾動的拉斯維加斯,而是那個南歐教堂和中國南方馬祖在一條街巷的臨海小島,間或走著一個吃著安德魯或者瑪嘉烈蛋撻的女人。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被GFW暂时松绑的博客

这几天inblogs.net这个巴基斯坦的镜像网站竟然上不去
兴奋地是意外发现我地官方网址暂时可以访问,难得名正言顺
不会是十七大来了,要创造一个好的开放的舆论氛围?!


这个图片真的很形象,伟大的XXX万岁~~希望GFW继续努力

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大歷史閱讀入門——萬歷十五年


我好多年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和可笑。
合上《萬歷十五年》,我不得不這么檢討。

《萬歷十五年》很多年前就聽過了, 黃仁宇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可是當時看到這個書名,竟想明朝的一個年份有什么好看的呢?還不如看點稗官野史。

好的歷史書總是讓人激動,之于之前看的《萬古江河》,《萬歷十五年》更詳細地探討一個衰敗帝國的特征,他比《萬古江河》更高明的是有吸引人的細節以及那跨越幾個帝國的廣度,還有,他通過一個特定人物的命運來討論一個領域的時代特征。

他通過李贄一生不斷的內心矛盾來討論明朝的思想界還有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他通過戚繼光,這位具有軍事智慧的人物來討論一個朝代的軍事管理;他通過海瑞,這個似乎很模范實際很悲哀的角色來探討一個朝代之下理想和現實的殘酷距離;他通過張居正和申時行以及萬歷皇帝來檢討一個帝國的不同政治方向下的不同結果。

黃仁宇用1587這個點切入,進而發散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個領域,最后在個人命運的結束時候落幕:“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于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則身敗而兼名裂.”

這種技巧無疑讓我們興奮,而對帝國弊端的探討也是入木三分。譬如文官集團的道德治國讓一切變革不可能,譬如缺乏統一管理的財稅制度以及軍費補給讓各地的財務混亂,又如政治的核心不在于變革歷史在于陰陽調和,還有帝國的道德規范和封建禮儀往往讓皇帝變成了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人,等等。

看完這本書有了那種去除蒙昧的快感,而這本書完全是值得讀三遍以上的,我才剛剛開始。

摘錄黃仁宇的大歷史觀:

1.“受过被裁失业、与家人一起感受经济危机和被人歧视的景况,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2."中国的革命,好像一个长隧道,须要101年才可以通过。我们的生命纵长也难过99岁。以短衡长,只是我们个人对历史的反应,不足为大历史。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万历十五年》已经初步采取这种作法。所以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3."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有如今日美国的“潜水艇夹肉面包”(submarine sandwich),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此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的组织,此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其中三个基本的组织原则,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涉及经济及法治和人权,也没有一个可以改造利用。"

4."如果要坚持短期历史的观点,则不仅威斯俾及(Respighi)的音乐不能听,即孔子的仁民爱物也是反动。假使我们把中西历史都推后三五百年,才可以看到,因为世界工商业技术的退步,所有国家都要从以前闭关自守的形势,将社会生活方法作彻底的改造,以期适应新的世界金融经济,中外无可避免。"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

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不经理解的知识毫无价值

近来玩Forex,发现这个东西出产的data几倍于我以前所接触的,痛并快乐之余想起一句话:

Knowledge is vital. But knowledge is nothing without understanding.
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不经理解的知识毫无价值。
PS,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wsj,包括写resume,都是perfect阿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飛,也許飛

被好音樂感動的滋味真是一塌糊涂,譬如許飛的EP。

兩首歌就夠了“擁有你的日子”,“爸爸媽媽”


2007年9月2日星期日

歡笑背后的黑暗

“They found the body hanging on the third floor of the Lee Der toy factory. ”

紐約時報的記者用這句話開始了這篇文章“Scandal and Suicide in China: A Dark Side of Toys ”。文章說的是Zhang Shuhong,lee der玩具廠老板的死亡事件。文章緩慢低沉的筆調似乎對中國的玩具問題有了些許同情,但依然掩蓋不住西方媒體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恐懼,只是因為死亡,才多了幾絲憐憫。

媒體上的情緒蔓延更甚,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報道,甚至還有dog food。中國政府總是在解釋,這些恐懼之中,中國的工廠似乎更加無能為力。

當西方人在輕松度假的時候,也許這些錢就來之于使用廉價的中國產品的節省,中國的工人還過著一個月少于一千塊的生活。當西方人在指責中國商人何其無良竟然陷害于無辜的小孩的時候,中國的某個老板用死亡來結束自己的壓力。

當吃苦耐勞的中國人在勞作的時候,懶惰的美國人歐洲人在休息,當然,他們因此有空去想人生哲學,他們可以去研究各種奇怪的科學,還有那么不可思議的創新產品,繼而又領導著世界愉快的發展。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荒謬。

“A funeral was held for Mr. Zhang on Friday. That morning, workers burned paper offerings — gifts for the afterlife — in the yard of the factory where he spent his last moments. ”

葬禮結束,問題還是存在,不公平還在。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gates, boxes of toys were stacked, waiting to be discarded.”

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杭州,一個意猶未盡的地方

在杭州逗留了23個小時,短的無暇一試湖水,短的無法上香靈隱寺,幸好我們不舍得睡覺,23個小時飽和得過。

我騎單車環游西湖;我舒服的在蘇堤的灑水器邊穿行而過;我和我的好朋友們在青年旅館吃飯,在茶人居殺人;我們在美院對面的酒吧喝酒,談著青春理想和未來;我們目睹著西湖漸漸沉睡到慢慢蘇醒……

西湖讓人流連,而更重要的是,三年之后,三劍客重聚了,不在廣州,不在上海,而在杭州,這個可以詩意棲居的地方。而且認識了一個新“劍”客,也陪我們三通宵;還有華工的師弟師妹們,過癮的殺人游戲。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湖邊垂柳,還有背后的雷峰塔)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凌晨4點45的西湖,微醺的我們以及湖水)

PS:三城游記完,更多圖片,在麥田夜鶯的相冊:A tale of 3 cities

蘇州,一座還沒有摸透的城市

“蘇州古城是人類偉大的藝術杰作,她所展現出的天堂般的人居環境,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思與豐厚的人文底蘊,其藝術和技術成就達到了人類聚居歷史上的極致。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20平方公里的古城能夠被整體性地保存,其古城格局與風貌保護完好,在處于快速工業化進程的中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人間天堂的蘇州,一個過去和今后的歸宿之所。”

當我重新翻開95年的《中國國家地理》,看到這段蘇州的評語,有點驚呆了。在這本選美中國特輯中,蘇州老城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二名,僅次于廈門的鼓浪嶼。

我是屬于給鼓浪嶼陶醉過的人。在到蘇州之前,我帶著瞻仰人間天堂的心情出發,而我到了之后,卻發現離天堂還有一把長長的天梯。看回雜志的評語,也許我還沒有看到蘇州最美的園林吧。可是,美麗的城市不應該在它的民居,道路,還有人們的生活細節上體現出來嗎?

我對任何一座園林都沒有發言權,但我知道票價都很高。有水穿行而過的街道無疑非常美麗,可是沒有水的地方似乎都有點臟亂,譬如白塔東路西路。



最為遺憾的是當我去歷史最悠久的光裕書場聽評彈的時候,發現6,7個演員在那里,可是觀眾就我一個。“現在誰還會聽那個呢?!”觀前街一個工藝品點的服務生跟我說。

蘇州,所謂的天堂也許只在那些僅存的園林,而園林的寧靜之美已經被旅客的噪聲所淹沒,而“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 , 哑而不乾,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評話和彈詞正在喪失聽眾。或許,我太片面,因為我還沒有摸透。

(蘇州金雞湖,李公堤,幾天晚上的閑逛發現最舒服的地方)

迷離上海夢,恍惚日夜 - 瑞金路、思南路、田子坊... 2

瑞金路里弄就有何香凝故居,史良故居,走出里弄到思南路,更可以發現周恩來故居,孫中山故居,還有張學良故居等等,而這里的不再是瑞金里弄的聯排房屋而是花園式別墅,譬如西班牙式的張學良公館,還有各種歌特式,新古典主義式。

思南路就是這樣的密集地帶,而由這里發散而去,淮海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走著走著就可以發現一棟精致的別墅,你說不上它的風格,卻驚訝于它的考究和它散發的歷史味道。

從瑞金路往南走,你可以到泰康路,而著名的田子坊就隱藏在這里。田子坊以前密集地分布著很多舊廠房,例如面粉廠,制革廠,而在98年陈逸飞、尔冬强等進入之后,這里慢慢衍生出很多藝術家工作室、特色小店、cafe等等。

在里弄的路口,很醒目的看到了一個牌子:上海市创意产业园区。在這點上,上海比其他地方高明多了,面對破舊的廠房民居,讓藝術家們去改造去變成一個個傳統而由后現代的工作室,這是多么兩全其美的市區。北京為什么要拆那么多胡同,廣州為什么要拆那么多西關老屋呢?!

田子坊的魅力在于它彎曲的里弄和隱藏的各個店,不經意你會發現一間咖啡廳,不經意你會發現一個民族服飾店。老奶奶在下面悠閑的坐著,她頂上也許就掛著一件藝術品。

走出田子坊,我都有些恍惚,是上海,北京,廣州,還是麗江或者西街?


(思南路的周公館,最喜歡爬山虎的墻)


(淮海中路陜西南地鐵站里面的季風書店,是為瞻仰而去的,不過發現跟理想的誠品還是差太遠)

(淮海路上的視頻廣告滿是Ipod的波多黎各舞蹈,淮海路商店的格局是我喜歡的)

(多倫路,左翼作家聯盟紀念館頂上的飛鴿,我和老余在門牌上合影了,想當年,我們也是左翼)

(田子坊的搞怪表情,西式情調椅子,頂上的日式貓貓木畫,破單車,電線,晾衣繩,還是裸著上身的男子)

(田子坊里面某家日本料理店)

(“道”畫,水墨幾筆,意境非凡)

迷離上海夢,恍惚日夜 - 瑞金路、思南路、田子坊... 1

1843年,上海開埠;1846年9月,英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宫慕久議定英租界;1846年,靠鸦片贸易起家的英國怡和洋行進駐外灘;1849年,法國領事敏体尼與上海道劃定法租界;1899年,英美租界大面积扩张后,公共租界改称国际公共租界,意为无论何国籍人均可享受居住租界的权利……

當我們翻開歷史書去回顧這些歷史時,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的血腥。在我們的腦海里就是大上海的歌舞升平,十里洋場鶯歌燕舞,還有如今留在這些租界里面厚重無比美麗高雅的西洋建筑。

現實讓歷史恍惚,人生若只如初见,每個初踏上海的人都興致勃勃的尋找這里的西式風景,我也在這種恍惚中從民居走到名人故居再到民居和藝術結合的石庫門。


周六的早上,在一個小店吃了排骨煎年糕+豆漿之后便開始在周邊游蕩。瑞金二路,便是以前法租界的普通民居。從老余家的窗口便能看到一個個紅色屋頂。而一列列的聯排房屋則劃分了一條條何其相似的里弄,我好幾次進去之后就走不出來,最后不得不回到大路從我最熟悉的一個路口進去才回到老余的那棟宿舍樓。

那些奇怪的上海人每家每戶首先踏入的都是廚房,而不是客廳,更滅有我們嶺南的天井大廳。當時建造這些樓房的時候上海人口暴漲,雖然這些里弄的道路很寬敞干凈,但是每間房子都是非常逼仄。


廚房將我心生隔膜,自然也不想進入某間民居一探究竟。同樣,廚房也將上海人自私的封閉起來:這里沒有客廳只有私人的柴米油鹽。我在瑞金的里弄沒有看到太多,但是電視里書上傳統上海民居里面一排排煤氣表,上了鎖的水龍頭都讓我感到一絲晦氣。人說上海人性吝啬,好占小便宜。這種特性也就是從這些或寧波紅石砌成或是石灰粉刷的狹窄空間生長出來的。


自私歸自私,這也是上海風景。在這些里弄,在樓與樓之間總能看到一條條晾衣繩還有花花綠綠的衣服以及隨風飄蕩的影子。偶爾瞥見的墻角綠草,在陽光之下紅綠相間特別醒目。看得到旁邊幾個老人坐著搖著扇子在舒服的聊天。整齊的紅色聯排房屋,加上飄飄蕩蕩的影子,有些遙遠似乎又很熟悉。

迷離上海夢,恍惚日夜 - 白日篇


下午兩點的衡山路行人寥寥,加上一場大雨帶來的蒸騰水氣,一切都是粘稠稠的。高大的法國梧桐滴落著無精打采的雨水,和地上散落的楓樹葉一樣讓這條路的白天看上去倍感冷清。

我沿著長長的衡山路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準備尋找一家咖啡店好讓我歇息一下,順便讓有點粘濕的衣服在空調下清爽那么一點。不過,這條以前叫貝當路的法租界著名路段是屬于晚上的,兩邊的西式建筑下大多是Disco,Club,Bar的廣告牌。Chivas的芝華士人生和Jonny Walker的keep walking是這里最醒目的句子。上海的小資似乎經常來這里尋找風情,我卻沒有發現可以讓我細細品位的東西。也許,身上的粘稠讓我很不舒服也無心眷戀這些風景,我竟然一路走著,就到了徐家匯。

徐家匯,我待了不超過20分鐘,看著某棟大廈負一層那些瘋狂購買優之良品、雪糕還有地方特產的歐巴桑、年輕貴婦還有青春大過天的中學生,我惶恐的邁入地鐵,回到那個寧靜的瑞金路。

瑞金路,多倫路,田子坊是我短短兩天所去之處最喜歡的地方,而淮海路和新天地比起徐家匯之類還是比較舒服。


我是去衡山路之前去的新天地,這個在某些畫報經常出現的字眼也是上海游客需要到此一游的地方。名牌服飾,西式餐廳,夜晚風格各異的酒吧以及由石庫門改造而成的歷史建筑散發著有些矯情的味道。

我去的時候人很少,而我拍照片最喜歡等到人走開的時候拍,我的同事后來看到我的照片驚詫地說,新天地怎么這么少人?!嗯,新天地基本上都是人很多的,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所以如今那些熱愛cafe文化的人似乎都遠離新天地,誰都不愿在靜靜看書的時候聽到一個擴音器發出來的吆喝聲音:各位旅客,這就是新天地的石庫門……

(更多圖片,請至麥田夜鶯的網易相冊:A Tale Of 3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