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迷離上海夢,恍惚日夜 - 瑞金路、思南路、田子坊... 1

1843年,上海開埠;1846年9月,英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宫慕久議定英租界;1846年,靠鸦片贸易起家的英國怡和洋行進駐外灘;1849年,法國領事敏体尼與上海道劃定法租界;1899年,英美租界大面积扩张后,公共租界改称国际公共租界,意为无论何国籍人均可享受居住租界的权利……

當我們翻開歷史書去回顧這些歷史時,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的血腥。在我們的腦海里就是大上海的歌舞升平,十里洋場鶯歌燕舞,還有如今留在這些租界里面厚重無比美麗高雅的西洋建筑。

現實讓歷史恍惚,人生若只如初见,每個初踏上海的人都興致勃勃的尋找這里的西式風景,我也在這種恍惚中從民居走到名人故居再到民居和藝術結合的石庫門。


周六的早上,在一個小店吃了排骨煎年糕+豆漿之后便開始在周邊游蕩。瑞金二路,便是以前法租界的普通民居。從老余家的窗口便能看到一個個紅色屋頂。而一列列的聯排房屋則劃分了一條條何其相似的里弄,我好幾次進去之后就走不出來,最后不得不回到大路從我最熟悉的一個路口進去才回到老余的那棟宿舍樓。

那些奇怪的上海人每家每戶首先踏入的都是廚房,而不是客廳,更滅有我們嶺南的天井大廳。當時建造這些樓房的時候上海人口暴漲,雖然這些里弄的道路很寬敞干凈,但是每間房子都是非常逼仄。


廚房將我心生隔膜,自然也不想進入某間民居一探究竟。同樣,廚房也將上海人自私的封閉起來:這里沒有客廳只有私人的柴米油鹽。我在瑞金的里弄沒有看到太多,但是電視里書上傳統上海民居里面一排排煤氣表,上了鎖的水龍頭都讓我感到一絲晦氣。人說上海人性吝啬,好占小便宜。這種特性也就是從這些或寧波紅石砌成或是石灰粉刷的狹窄空間生長出來的。


自私歸自私,這也是上海風景。在這些里弄,在樓與樓之間總能看到一條條晾衣繩還有花花綠綠的衣服以及隨風飄蕩的影子。偶爾瞥見的墻角綠草,在陽光之下紅綠相間特別醒目。看得到旁邊幾個老人坐著搖著扇子在舒服的聊天。整齊的紅色聯排房屋,加上飄飄蕩蕩的影子,有些遙遠似乎又很熟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