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图片,发现国外网站的图片还是清楚的多。
看了许多文章,发现这篇在磨房出现的文章也清楚的多。COPY LEFT:
前文中曾提到許多人害怕下坡的時候膝關節受傷,而事實上也是有不少人在經歷過數次登山活動後,膝關節部位有疼痛的現象,很自然的會聯想到這受傷的部位就是半月板,再加上人人都在說半月板受損後很難医,可能以後走路都有麻煩!我就是這樣被嚇得要死,若說不會怕才怪呢!也正因此,咱們才更有必要瞭解這神祕的半月板,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又為何那麼容易受傷?
半月板是兩個半月形纖維軟骨盤,內部混有大量的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其排列方式可以應付較大的壓力,例如由高處跳下,半月板的外緣厚度可以由5mm壓縮至2.5mm,壓力就被半月板吸收,如果是運動狀態下,又可以釋放能量而回彈,如同彈簧一樣,但半月板在捲曲下卻容易折斷,說明半月板的橫向應力十分脆弱,換句話說,如果腿骨的運動方式對半月板會產生壓緊再橫向拉扯的現象,扯破的風險就比較大,但為何半月板會被壓住?這橫向的拉力又從何處而來?這得由膝關節的解剖面去看,才能有比較清楚的認知。
假設自己拿掉右大腿骨,從自己的眼睛正視右小腿頂部,首先看到的是兩個半月型軟骨以月口相對的方式橫列在脛骨髁面上,像是一個橫寫的《8》字,左邊靠膝內側的叫內側半月板,另一邊叫外側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型較大較薄,而兩個半月板在牙的端部都附著於脛骨(小腿骨)的髁面上,也就是半月板可以有限度的移動,只是內側半月板可移動的範圍較小,大約是6mm,而外側是12mm,這個特徵差異就造成內側半月板在橫力拉扯下比較容易受損,大約是外側半月板的三倍受傷率,不過這也只描述了兩個半月板的差異,卻沒解釋是在何種狀況下此較容易受損。
我在網頁上曾看到這樣的文章,大意是指排球運動員需要不停的跳躍,所以排球運動員的半月板容易受損,這樣的引申証述太過簡單也太侷限了,似乎是指跳躍的動作才造成半月板受損,而事實上是多數的運動項目都有可能,足球運動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球員的受傷往往是在膝部半屈而後突然身體旋轉後踢球或快速移動,籃球運動不僅是如此,還經常再加上跳躍,網球、排球、羽球不都也是如此?此外,旋轉跳躍較多的舞蹈或是不正確的瑜珈練習,也是有機會造成膝關節受傷。想想,現今的運動項目中有多少是可以總是站在原地直跳直落的!如果有,這場球一定不精彩,多可悲啊,運動員就是用可能受傷的代價來換取大家的認同感啊(呵呵!說笑了!)!
說來說去,還是要簡單的瞭解半月板在膝關節的運動狀態,沒錯!半月板是會動的,只要是我們彎曲腿、再旋轉小腿,半月板都會移動,移動的原因是要避免被夾在股骨與脛骨之間,一旦被夾緊,更進一步的曲腿或旋腿,就會對半月板產生橫向撕扯,於是半月板受傷的機會大增。半月板移動的動力主要是依靠依附其邊緣的韌帶或肌纖維的牽動,它們可以對應腿骨的不同姿態位置做出應變,因而此處的結構特別複雜,大體上移動的狀態是這樣的:當腿伸直時,兩個半月板位於靠膝蓋骨的脛骨平台前緣,而膝背的一邊就留了些空位,當屈腿成90度時,兩個半月板都會後移至脛骨後膕邊,此時如果再旋轉小腿(左或右旋),兩個半月板又會對應移位,如果我們繼續曲腿成180度,半月板的一部份甚至會移出脛骨平臺後緣達10mm之多。想一想,球場上的球員不論是進攻或防守,大多數是以屈腿的姿勢以應付突發的狀況,例如要上身快速左右旋轉移動或前進後退或飛身起跳,若不採取這樣的姿式,球員的反應必然較慢,此時半屈的小腿可能會內或外旋,接著又伸直等,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會牽動半月板不停的轉換位置,若是轉換位置的速度趕不上腿骨的旋轉,被夾住的機會就多了,這就是此類運動造成膝關節受損機會較大的原因。
這樣也可以說明為甚麼在登山運動中,這類型的半月板傷害非常少,但是否就完全沒有風險呢?非也!某些情況下或是個人因素等原因,還是有機會造成半月板受損,只是受損的情況通常較輕微而己,而且大多數是勞損,其中又有不少是錯誤的觀念造成而不自知,如:
(1)負重登階:登階的時候必然是屈著一支腿跨向前階,此時此腿的半月板是向後移的,當跨上一個台階時,彎屈的腿會伸直才能完成跨上去的動作,也就是在這過程中間,半月板會再向前移,如果是負重,股骨壓在半月板的力量必然較大,也就是半月板受到的阻力增大,而台階高度越大,此阻力也越大,走久了容易造成半月板勞損或裂開,這也可解釋45歲以上的人,若經常從事搬運等負重工作,更由於潤滑液分泌少(年長之故)而更加容易受損,因此,對負重登山的人,應儘量選擇跨高度較小的台階,或走斜坡以小碎步登高,或以手杖輔助,當然,如果能免負重是最好的辦法!
(2)負重下台階:下台階的動作中,前腿落下時會有較大的重力落在半月板上,不過只要著地前及著地之瞬間,沒有太大的屈伸變化或另加旋轉動作,半月板應可以承受此重力,承接不來就由脛骨撑著,所以並不像大家以為的是此腿的半月板比較容易受傷,如果半月板承受不了重壓而破碎,受影響的就絕不僅是半月板,還可能包含脛骨平台的塌陷及數個關節韌帶的撕破或斷裂,絕對是非同小可。反而是後腿會有較大的膝關節壓力,當我們伸出前腿時,後腿通常會半屈,直到前腿踏實之後,後腿才會離開(如果是一步步走),但人在負重時會下意識的外展後腿,落下的高度越大或負重越大,外展的幅度也越大,因為我們不想重重的直接著地,而此刻,實際上是靠著後腿來支撐身體2倍以上的重量,負重越大,壓力乘倍的數字也越大,而這壓在膝關節上的重力就形成半月板移動的阻力,再配合外展動作(橫拉)就對半月板造成更大扯力,不僅如此,對後腿的肌肉及韌帶的要求也會比較高。
以上只是以比較容易造成傷害的運動狀況來說明登山應注意的事,並不表示是其他動作就一定沒有風險,不過是較小而己,而這中間有些很重要的關鍵因素要配合上:肌力與韌帶是否夠强壯?運動之前是否做了適當的伸展運動?輔助裝備是否到位?還有是否知道應如何適當的進行登山活動!
哦 你也中招了!
回复删除哦 ,这里回复有点麻烦。。。。
回复删除莫非你也半月板過~~???
回复删除ps.這里回復很自由啊,匿名不匿名都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