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

面對不可忽視的真相,你為何不行動起來?

 

 



 

在片子里面,“曾經是下一任總統”的戈爾舉了青蛙實驗的例子,我們人類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有應急反應,但是對于慢慢的全球暖化,卻視而不見,就像實驗中的青蛙,直至死亡。

 

于是,我們在片子里面看到一個個震驚的畫面,三維動畫模擬的中國沿海淹沒,北極熊游了60里找不到冰塊,海底的珊瑚變了顏色,出生的幼鳥找不到蟲子……

 

如片尾的文字所言,我極力推薦大家看這一部影片,也極力推薦大家盡可能地去做一點點環境保護的事情。譬如節水節能,就如我在公司的一部分工作所做的,為公司減少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用水,減少廢物。在家里,一樣可以。

 

Are you reday to change the way you live?
The climate crisis can be solved.

here's how to start:


You ca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In fact, you can eve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to zero.


Buy energy efficient appplicances

 

Change your thermostat.
And use clock thermostats to reduce energy for heating & cooling.

  
Weatherize your house, increase insulation, and get an energy audit.
  
Recycle.
  
If you can, buy a hybrid car.
  
When you can, walk or ride a bicycle.
  
Where you can, use light rail & mass transit.
  
Tell your parents not to ruin the world that you will live in.
  
If you are a parent, join with your children to save the world they will live in.
  
Switch to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Call your power company to see if they offer green energy.
If they don't, as them why not.

  
Vote for leaders who pledge to solve this crisis.
  
Write to congress.
If they don't listen, run for congress.

  
Plant trees.
Lots of trees.
  
Speak up in your community.
  
Call radio shows and write newspapers.
  
Insist that America free CO2 emissions and join global efforts to stop global warming,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help farmers grow alcohol fuel, rais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and require lower emissions from automobiles.
  
If you believe in prayer, pray that people will find the strength to change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African proverb: "When you pray, move your feet."

  
Encourage everyone you know to see this movie.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 climate crisis.
  
Then put your knowledge into action.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X周通訊

X周通訊

 

一。

 

說實話,blogger的被封的確嚴重影響了我更新blog的速度,不爽始終是不爽。按照平常的習慣,這兩三周至少也有五六篇了。所以現在給這個文章的題目起為:X周通訊。

 

二。

 

嗯。今天去清遠漂流了,和老婆和一眾驢友。漂流的確是好東西,雖明知道很人工,但一玩起水來,誰都忘乎所以。所以說,水對人有一種天生的魅力,無論是羊水,河水,湖水,海水,還是口水,苦水。這次漂流更爽的是,我和baby兩人都戴了泳鏡,因此打起水戰所向披靡,起碼承受攻擊的能力是大大增強了。

 

漂到4/5的時候,下起來大雨,雨滴打在身上又可以這么自在,的確是享受。

 

晚上在北京路的荷塘水榭吃了一頓飯,幾乎沒有一道不好吃,的確不錯。

 

三。

 

說到玩,上周末趁出差在北京逛了一下,去了奧林匹克公園,潘家園,五道口等。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著奧林匹克公園的現代工業怪物,一點感覺都沒有,即使夜幕降臨,絢麗的燈光對城市的夜色增添了一點特別的顏色。它象征著國家,象征著權力,象征的經濟的攻城略地,象征著殖民建筑的飛揚跋扈,可是它沒有親和力,當我繞著圍欄走一圈的時候,更證明了我這個看法。鳥巢是灰色的,而且粘滿灰塵;水立方是藍色的,那些突起的水泡看著讓人揪心,害怕它隨時會破,如當下某些脆弱的系統。

 



 




 潘家園,是一個蠻有趣的地方。前往是為了體驗下前輩人常常提起的淘寶的樂趣。對于我們,現在的淘寶在淘寶網,而不在潘家園,那是一個販賣假古董和傳統中國形象的地方,因此游客,特別是鬼佬是最有興趣的。你能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鬼佬對著廉價的贗品討價還價,enjony 是一種蠻好的東西。圖書市場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不過書的質量于我而言實在乏善可陳。

 


北京對我也許算還有點吸引力的算是五道口了,用朋友的話講,這是北京的崗頂。這次去了萬圣書園和豆瓣書店。萬圣書園選書的精深讓人驚訝,舉例單是環保課題的書就可以裝滿寬一米多,高兩米以上的書架。文學,社科等等更不用說。逛過這么多書店,萬圣能名列第二了,第一是南京先鋒書店。

 

不過萬圣的缺點是不打折,因此對于生活在網絡世界的我而言最好的辦法便是把書的照片拍下來,然后上當當買,現場買單的是兩本最新的《SOHO小報》。

 

之后小逛了對面的豆瓣書店,這個書店最大的特點是選書精準,價格便宜,通通五折。跟朋友開玩笑說,到了豆瓣書店,便知道了哪些書是賣不出去的。不過好書還是不少,最后買了何清漣的《現代化的陷阱》(禁書啊~~),《未央歌》(經典啊~),《歐洲風化史》(夠八卦~)。

 

買書如山倒是書迷們的通病。雖然背包很重了,晚上回去搭地鐵的路上,看到了盜版英文書,買了《CHINDIA》,《ONE BILLION CUSTOMERS》,《HOT, FLAT and CROWDED》。

 

這次在北京,覺得北京亂糟糟的,很少有舒服的感覺。它是文化之都,但是傳統已被許多工業化怪物給掩蓋了,而激辯的現代的思潮卻注定不能在現在的天子腳下產生,于是,書店滿載著知識人的茍活成了避風港。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你燈火輝煌的夜里
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地睡去
淚流到夢里 醒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歸你 我的歸我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后
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后的歸往后
 
……
 
(視頻地址: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MTAyNTY=/v.swf) (奇怪google doc不能貼視頻)


 
我們不斷地在各種新出的專輯,在MTV臺各種狂歡的歌曲里面尋找快樂,可是我們的感動往往卻都來自于老歌的回味,無論是老的老歌,還是新的老歌。
 
昨天看了《民歌三十年-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在看到后面唱給李泰祥的歌曲的時候,一個叫王城的歌手,帶著呼麥的唱法極度深情的唱出了《告別》,那是完全不同與之前溫柔的二重唱,澎湖灣的小調調的歌曲。離別的撕裂感在巨愛和巨痛之間不斷沖撞,唱到“往后的歸往后”,王城在強烈的撕吼中似乎把眼淚都唱出來了。套用現今流行語,我那一刻就震驚了。
 
原來,這個王城就是當年唱《蝸牛與黃鸝鳥》的王誠,這首歌在我們的孩提時代,人人皆知,人人會唱。據說他后來在創作歌曲中引用了李敖的一首詩,被告之后,偶像破滅,四處流浪。關于他,無論簡體還是繁體中文的網絡里都基本上找不到資料。我們在他的專輯《多美麗呀》看到的介紹是:“以前叫王誠的這個王城,走過好多好多的路,也體會好多好多的煙雨紅塵。” 短短幾句話,他有著我們不知道也想不到以及不想讓大家知道的傳奇。
 
在民歌三十年演唱會中,幾乎每個人在唱之前或者唱之后都會口水一番,唯獨他,唱完沒有說一句話,而這恰恰換來了患了帕金森癥的李泰祥伸手的鼓掌。
 
而這首《告別》,同樣有著一大堆故事:
 
“《告別》是從《寄》的流行音樂風格發展出來的,原為七O年初期的作品《不要告別》,三毛的詞,賣給了當時的歌林唱片公司,被流行歌星萬沙浪唱成東洋調,李泰祥不滿意拿回來重新改寫。因歌詞版權問題,李泰祥請女詩人李格弟(本名夏宇,另有筆名童大龍)重寫歌詞,不料首次填詞的李格弟還不了解寫詩與填詞的差異,另李泰祥索性加上三毛的《不要告別》,讓歌曲多了些纏綿與無奈。兩首詩混合而成《告別》,在兩股旋律交織下,說出了掙扎、釋懷、割捨與遺憾,也道出一股排山倒海似的浪漫。

 

    《告別》的起始來自於聖詩的靈感,為莊嚴、和平的八分之六拍子,有點結合民歌與美國鄉村歌曲的味道;近年來李泰祥重點的整理一些早期的歌樂,有如一些標榜「不插電」(Unplugged)的流行歌曲般,李泰祥褪去了附加在歌曲上的「流行音樂」成分,重新編曲以回歸歌樂的原貌。雖然從事多年的跨界音樂(Cross Over),李泰祥還是很在意自己古典音樂出身的背景,希望經過時間篩選的作品,也能通過自己嚴苛檢驗、重新賦予新生命而流傳下來 ,新版的《告別》就是被李泰祥再次重新賦予新生命的歌樂之一。李泰祥用室內樂的編曲寫出歌劇形式的二重唱,重新賦予《告別》一個新的面貌,一首有故事性、戲劇性極強、令人扣緊心弦的歌樂。”
 
三毛,李格弟(夏宇),李泰祥,就是這首歌的份量。再加上王城,你會一塌糊涂的流淚,你醉,你哭,無論原來,往后。
 
在王城的專輯《多美麗呀》中,也有《告別》,大伙,聽吧。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終究是死,為什么不去呢?

終究是死,為什么不去呢?

 

 



 

 

“既然降生到這個世上,我就要好好看看它。”在文章的前言,作者石田裕輔是這么說著他要騎單車環游世界的理由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樸素,不需要多么高昂的征服世界之類的豪言壯語(這種話往往是最可笑的,可是還是有不少自大的人不知渺小的常常喜歡這么說),也沒有對未知旅程的無端恐懼和瑟縮(獨自出發的人總是勇敢的,這點不言自明,也不需要通過危險的渲染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敬畏。)

 

從前言一直到后記,從出發及經過的九萬五千公尺的路程到日本的終點,作者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卻用最平實的口吻來敘述他最難忘的55段旅程,間或伴與些許的幽默,時常讓我們會心一笑。

 

譬如宿營在美國的大谷地,早上醒來被巖石的神圣風景所震撼,動彈不得之后便索性繼續橫躺呆望,一次次重復,結果連住了四天。這小子真是簡單的可愛。

 

樸實的行文也時常有讓人感動的畫面出現,譬如在東歐,一個殘疾的老人屢次拒絕裕輔付錢卻忙不迭的把蘑菇塞進他的包里面,還有非洲一個瘦骨嶙峋的老奶奶賣三個番茄不止加送一個還減價。那種高貴的自尊心,慷慨的仁慈,父母親般的溫柔,沒有國界得讓人感動。

 

還有很多是,伴隨著作者環游世界的驚奇,偶遇朋友的驚喜,瞥見美景的驚艷,被人搶劫和包圍的驚險,我很久沒有那么久帶著萬分的好奇和期待去閱讀一本書,他偶遇青田君,誠司大哥的時候我跟他一樣的興奮,啊,啊,啊.....又碰上了~~

 

一鼓作氣,這本書便可看完。但有些東西很值得玩味,他在快到南美底端的時候說到,“旅程本身棒得無可挑剔,可是當我越接近終點,便開始被空虛感包圍,和成就感比起來,夢想就要完成的寂寞更深。”

 

 我們不知道為何的被出生,而我們也不知道為何的會死去,我們無法預言來世的狀態,只有把握現在的力量可以讓人稍微振奮,哪,哪,什么才是你的夢想,而夢想實現之后倘若再度陷入空虛又怎么辦?

 

我又看到裕輔的文字,“我只能出發,只能一直往前走,一定要超越現在的困境,萬一發生什么意外也無可奈何。和悔恨地度過一生比起來,還是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像櫻花般華麗地散落比較好!”

 

沒錯,人很多時候都會庸人自擾。我們也許真的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理想,平常只需要樸素地想,既然降生到這個世上,為什么不好好去看看它呢?!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轉)“80后”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

 


 

崔宇

7月30日,中新社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产阶层困惑折射中国“青春期烦恼”》的文章,认为中国的中产阶层不仅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全感之中,而且由于经常同社会最底层群体直接接触,还容易成为社会仇富心理的“替罪羊”。

如果跳出从收入界定的思路,从中产阶层的精神状态(焦虑、抑郁和政治冷漠)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开放、自由和民主社会)来考虑,最大年龄已经接近30岁的“80后”可以粗略算作精神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他们的境况才真正折射了中国的“青春期烦恼”。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夹生层的80后或许一生都将遭遇“激情难烧的岁月”:年轻时他们将忍受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相伴而生的剥削、欺诈、过度劳累和不公平,年老时他们将率先遭遇 “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和危言耸听。其实约2亿人的“80后”从刚一出生就为中国经济的30年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的因素。据中国社科院蔡口教授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少儿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1982年-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计量分析表明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人均GDP增长贡献在26.8%左右。这可以说是大都为独生子女的“80后”,牺牲了自己未来的亲情网络间接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80”后长大以后面对的世界却不那么公平和美妙。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断层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对于资本和资源的疯狂占有和掠夺 (或许那些依然生活在农村或者社会底层的“80后”会感同身受),也伴随着晚期资本主义阶段那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管理、看似温和的劳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盛行等等现象(或许都市里的白领80后会感同身受)。也许有人会说,前者当然是不美妙的,但后者不是看起来很美好吗?

其实不然,一个疯狂追求娱乐和消遣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十分压抑的时代,正如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大,正因为在工作期间越压抑,才越想在闲暇时间“疯狂”一把。文化产业只是以艺术的名义向人们提供纯粹的娱乐和消遣,娱乐消遣是劳动的延续,其目的是“麻木”大众的闲暇时间和放松大众的神经,使他们第二天能心安理得地去从事日常劳动。这些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般都是被压迫和剥削惯了的都市白领的错觉,其背后实质是“激情难烧”,否则也就不会在疯狂之后立即回到郁闷和空虚状态。

按照蔡口教授的研究,中国的人口总量2030年到达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人口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预计2020-2030期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此后人口结构将拖累经济增长,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 “80后”那时也恰好垂垂老矣,“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是否会成为最后一道防线无人知晓。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擁擠、熱鬧的Shopping Mall —— 香港書展回顧

一個同事知道我去香港書展,就直問我,準備去買寫真?!后來一個朋友知道我去了書展,還專門短信八卦我是不是看到小靚妹清涼售書。

 

后來我才知道這次的寫真和清涼售書似乎吸引了很多眼球,可我怎么沒有看到,在哪個區?!不過,的確,香港書展已經慢慢的變成跟其它展性質差不了多少的“展”,擺放的商品只是換成了“書”。

 

據說在香港,書展期間,你不去逛逛,就會給人笑沒文化,而真正熱愛書的到底有多少這個誰也不知道。這只是一個shopping mall,手里一個菜籃子。

 

這是一個90萬人參觀的shopping mall。因此,最明顯的特點便是人多。

 



(從灣仔地鐵站到會展中心有專門通道直到書展,但路程超過1km,人海一眼望不到邊,乍一看真是文化大都。)

 



 

(坐電梯的觀眾們,似乎現場協助人士都累了。)

 

明明知道人比我們這邊的火車站人還多,而且還要坐動車,過關,坐城鐵轉地鐵才能過去,為什么還要去那個大的菜市場?對我來說,書的確有一種非凡的吸引力,即使不買,看看書山書海也是很過癮的事情。

 

譬如,在那里可以免費拿很多佛教書籍。去年在佛教青年協會那里拿到的《般若心經釋要》的確是了解佛教的好書,這次我進書展就直接上三樓到了佛教坊。

 



(佛教坊和基督教坊占了三樓1/4的地盤)

 



(佛教青年協會里面的書多樣且質量較高,而且不會像某些檔口老在說,隨喜樂助)

 

起先在佛陀教育協會拿了好幾本凈空法師的書,后來巡完一圈之后又放回去了,太重了。我比較喜歡從原始教義開始讀,后來的關于佛教人生的理解,加入了很多個人的曲解,我現在讀書的定位基本是:終極強大。

 

一輪下來,在佛教青年協會拿了三本,在一個攤子拿了本《地藏菩薩本愿經講記》和達賴喇嘛的《蓮花湖》,一下子黑色的大掛包就沉的很厲害了。

 

接著在三樓看到了著名的大塊出版,時報出版,遠流以及木馬等。一直對臺灣出版業界很尊重,原因是他們出的書,無論書中的文本質量還是裝幀水平都幾乎是華文界第一的,而翻譯作品相比大陸的通達很多,文化理解上又比香港的深刻,加上沒有政治的審查,能出華文精品是毫無疑問的。

 

 



 

逛完三樓(的確是逛,因為我一本都沒有買),就到一樓去了,才知道相比一樓,剛才三樓的熱鬧場面算是冷清的級別的。

 

一樓主要集結了香港的大出版商,譬如香港三聯,商務圖書館,明報,Page One,天地等等,當然還有Kubrick,道長的小書局etc.

 



 



 



 

道長的上書局&小書局今年的攤位比去年大了一倍,而counter的設計相比其它都有文化的得多,可是大部分的書太本土化,本土文化,本土政治,雖然便宜,讀來也無關痛癢。而道長的新書,叫《訪問》,既然是訪問,當然文章的大體肯定不是道長的敘述,而我已經厭煩了所謂報章結集,因此逛光了一樓大部分地方,還是一本書都沒有買,雖然期間看到了高行健的《靈山》和索甲任波切的《西藏生死書》還是讓我有點心動。

 



 



 

 



 

逛完一圈竟然沒讓我這個嗜書的人掏一分錢,這個問題還是很蠻有趣。對于大陸游客,香港書展的書籍大概有幾類能吸引人:

 

1.政治類。毫無疑問,國內因全世界文明的出版及傳媒審查制度,我們無法讀到此類書籍。但對于我而言,香港的政治圖書跟擺放在報攤上的娛樂雜志一樣,都是八卦,只不過更多了些爾虞我詐。我自然不會買這種。

 

2.英文書。因價格及渠道問題,國內無法及時看到英語世界最新的圖書,而消費水準的差別也讓英文原版書于大眾難以企及。在場內,看到香港觀眾像買菜那么買,真是羨慕不已,一來是真有錢,二來英文水準也真高。而我,一想到,暨大舊書店10元一半的二手英文書,我就不舍得買了。(半年前在PageOne買了本George Orwell的1984,花了HK$157,后來在暨大看到二手書10塊,雖然版本裝幀不同,還是很受傷。)

 

3.大陸圖書無刪節版和通達譯文書。前者是我比較喜歡的,譬如章怡和和查建英的書,不過今年似乎沒有什么新發現。而翻譯的好的譯文書,時下流行的基本對我沒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我覺得有可能一段時間之后也會引進內地,于是忍忍就過去了。

 

結果,后來,我在樂文書店,還是買了一本書,站了四五個小時之后唯一的一本,是石田裕辅的《不去會死!》。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想看,而騎行環游世界這種經歷對于任何人都是夢想,and我覺得這本書不會那么容易引進內地,而我更不可能閱讀原版,and 七折哦!

 

前幾天出差一直在看,的確是一本頂呱呱的作品,幽默而感情真摯,吸引力十足。突然想到,我去年買的書是馬家輝的《死在這里也不錯》,今年買了本《不去會死!》,怎么都是死,而且都是游記?!也許我生生不息,非要找到全世界最美的地方,見過全世界最美的景色不可,才能緩和我那顆蠢蠢欲動的心了。

 

 

 

 

 

 

 

 

 

 

 

為了退役的戰靴

為了退役的戰靴

 

是的,這是一篇悼念文章,想寫很久了,可是一直并未落筆。昨天晚上,看到我那雙鞋子,覺得實在應該扔掉了。之前,特為此幫它拍了好幾張寫真,嗯,基本還能看出鞋子模樣的。

 



 

這雙Younex羽毛球伴我渡過了從初學羽毛球到現在的日子,算起來似乎有6年了。6年了,多少愉快的汗水和笑聲,試問,當下,有什么東西能讓你與之親密接觸而能超過6年呢?筆記本電腦3年都折舊完了....

 

這雙鞋子還是李廣幫我買的,正貨卻只要~100塊錢,他的渠道就是牛。 現在,鞋子的問題主要出在鞋底,磨薄并且有點滲水了,如果下雨天穿出去就難受無比。但是其鞋身甚為強壯,就是有點斑駁卻沒有任何問題,厄,不過,鞋內的power cushion還是掉落了一點。

 

三年又是三年,基于必要而且必須的理由,是時候買雙新鞋子了,牌子鎖定李寧(毫無諱言,奧運及蘇迪曼杯之后在日常運動類別這個牌子已經榮升為第一選擇。)恰好在官方網店看到了特價,連忙買下。

 



 

這是李寧最景點的云中燕系列2YMC121-2,可能是為了推出蘇迪曼杯之后的新系列產品,這些產品都特價促銷吧。鞋子很漂亮,包裹性非常好,開始還有點不習慣,打了好幾次之后發現這點非常舒服。而且重量很輕,加上Superpower独立减震单元,配合前掌减震EVA一体式鞋底,彈跳很好,自從穿了這雙鞋子,我偶爾都會跳殺了,哈哈。

 

鞋子是幾乎任何運動最重要的裝備,登山鞋是毫無疑問,而羽毛球運動,有人就有疑問了。是的,雖然羽毛球運動的技術大部分在手部,但是腳步的移動是掌控球場的一大關鍵,而各種跳,彈,快速移動分分鐘可以讓你膝蓋,踝關節等地方受傷。一個好的羽毛球拍也許能提高你的技術,但是一雙好的球鞋卻能減少你受傷的幾率,基于“安全第一”的理念,這點無疑更加重要。

 

嗯。廣告做完。我送走了YY時代迎來了lining時代,這似乎不應該是唱著挽歌,而應該是歡歌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