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哈金不能言善道,很少用形容詞,沒有虛浮的話,談到寫作神情嚴肅。"
這是《書城》雜志描寫哈金的一句話,01年11月的《書城》是改版后的第一期,當年的《書城》“再現文字之美”,現在的《書城》,我一本都沒買過。11月的封面是莫小丹的插圖, 一個豐滿的女人披著“樹發”在風中微閉雙眼。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所以買了下來。及至后來插畫收入《熱愛》, 已是她彌留之際。這些人,這些書,這些雜志,有時候讓人深深惋惜,那是后話。
那期的《書城》第一期就推出哈金,可見哈金的重要意義。兩篇文章,兩個標題——《失敗中的等待》,《耐性就是一切》幾乎概括了哈金的美國經歷。
當我星期六在香港會展中心準備聽哈金講座的時候,能夠記得的只是當年的《書城》有他的專輯,黃燦然訪問了他,還有訪談之中充滿著的無奈以及悲情。
會展四樓會議廳的空調很冷,加上哈金的開篇講談令人摸不著重點,不禁有些倦怠。哈金的敘說里面充滿著無奈,他稱寫作是自己消耗生命的一種方式。跟經典的對話,為那些大師而寫作似乎是當初沒有讀者時候的悲情動力。這種演講,似乎習慣性的,高潮會發生在觀眾問答階段。觀眾的提問水平很高,有研究哈金很多年的留澳博士,有本地老師,也有臺灣的文人老者,還有非文學但是觀點非常精彩的女青年。相比國內一些講座,總是一些腦殘在問,不免有些汗顏。
聽完整場精彩的對話,除了文學的探討以外,還聽到一些體會:
1.哈金85年出國,至今沒有回去大陸,星期六是他第一次回到中國,還是香港。主要是89年的時候說了一些話,受到了大陸的很多壓制。而“思鄉的感情也會慢慢疲倦的。”他對回去大陸特別是教書仍感興趣可是不抱希望,甚至他的母校黑龍江大學都不敢稱哈金是從那里出來的。在說到林語堂的時候,哈金說雖然林語堂一生無法回去,可是作品還是回歸了。似乎透露著他也許深深希望的就是作品能夠在大陸出版。他寫的書都考慮著如何被翻譯成中文,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綿長的期待?
2.“自由是一種可怕的東西”,特別是對于習慣生活在中國的人來說,你那些關系全部是沒有用的,在突如其來的“自由”面前會無所適從。除此之外,美國經歷的痛苦不至于此。他選擇英語這種獲得性語言寫作,背后藏著的詞匯是,失業,被鄙視,艱難,困惑,無路可走...而一旦選擇了英語,更加困難的是很難在英語文學世界中找到自己語言的定位。作家總是感情細膩,而生活在祖國之外的作家總試圖在祖國,異國或者世界之間找到認同。哈金用他說的其它的作家故事告訴我們,這根很難。看到很多人往國外跑,美國夢,發財夢。我想如果是一個稍微有精神追求的人,出去之后會很痛苦,除非它是草履蟲,不是嗎?
Ps。演講之后看到了陳丹青,看到了許知遠,他們都比圖片看到的高。還看到陳曉楠,發現比電視里的她漂亮多了!這次鳳凰的主持人在書展講座上占據超過一半的席位,果然香港談到文化,還得從鳳凰找。
Part2.
買道長的書似乎是我去香港書展的一大原因。道長的上書局/小書局在Hall2小小的兩個“檔口”,第一次去沒碰到道長,豆瓣的人也沒尋著,只看到miss mo在大聲吆喝。第二次差不多4點種的時候終于看到道長,趕緊從包里掏出書來讓他簽名,并且走過去合影。和偶像合了影的我自然興奮,還問他的玉戒從哪里買,他說,就是普通的玉器行而已。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書堆有點阻隔。他上身靠前,我卻靠后,看上去結構有點怪異。不過無論合影還是簽書,和我之前見過的道長一樣,非常的親切熱情謙遜,他在書上會寫:“梁文道 呈拙”。
Part3.
雖然寫是part1到part3,但是時間上卻是倒敘的。
聽道長說香港書展已經是世界人數最多的書展了,去年就有70萬人入場。這等盛事怎能不去見見場面?其實去完之后有點失望,除了小孩的Hall,就只有Hall1和Hall2,而且只有新書沒有舊書,找不到陳昇和Nicolas Christof的書,很少大陸書店(雖然對這個沒興趣),基本沒有外國書店,一個特色就是人山人海。
今年道長的《讀書好》有錢了,受到了新鴻基地產贊助,大派10萬份,道長在里面說:“我不懂的地方在于我們平時又真不覺得香港人嗜書如狂,地鐵里沒那么多人看書,報刊平日也沒那么多書訊,電視里更根本沒有讀書節目。”這就是香港書展的吊詭,或者簡單說,諷刺,的地方。
下面曬圖:
明報的陣勢很大:
三聯已经60年了
本人覺得Oxford的出版水準算是香港最好的了。這不,下面一套是馮象的《摩西五經》和《智慧書》,以及章貽和的三本。可惜前者太高深,后者看過一部分,不買了。
Page One。
拖著拉桿箱買書咯。
馬家輝的書。買了他的《死在這里也不錯》。
宗教團體的參與是一大特色。這就是蜚聲國際的台湾慈濟。
可能也是和你同一时间读到哈金,而后我买到了国内出版的《等待》,还有在各种期刊上看到哈金的作品我都看了。到如今印象最深的还是《等待》里面那些描述婚姻爱恋的纠结,挺绝望的,最后结尾处回到原配家里吃面的情节算是死水开流。
回复删除ps陈和许确实是挺高的,前几年都近距离或讲座或公司会议见过
pps 你和道长长得怎么有点像啊呵呵
我还不知道国内有出版过哈金的作品,查了一下,当当没有货了。似乎中译本还是不错,但总感觉他的作品放到华语世界,就没有那个分量了。
回复删除ps.我怎么和道长像了,似乎差很远啊~~
给我印象更深的,是有人问到哈金为何选择用英文写作时候,哈金的回答以及他当时的神情...
回复删除——一个生长在中国,而且中国一直拒绝他回来的作家,部分为了生计的原因,选择英文写作,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的心酸....
换我,应该不会问这种令人心酸的问题,或者选择根本不问。
懂,就够了。
他会回来,相信已经准备好了受人质问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