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I LOVE CANON

今天,我聽著Canon睡了一天。
這里的Canon不是佳能,是Pachelbel/帕海贝尔的絕世名曲Canon。

我blog這里的背景音樂就是其中一個版本的Canon and Gigue in D

前天,我打開馬家輝的blog"稿紙以外",順手點了播放器,就那么給一首歌迷住了。旋律并不復雜,似曾相識,卻越聽越沉迷,幾個聲部交織出現。我想,這首音樂是用來醞釀情感的。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看過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就在那個禮堂,全智賢彈著卡農,而車太賢送上了那支紅玫瑰。




事實上,卡農太迷人,所以誰都想演繹,目前能收集到的至少都有幾百個版本。不過,最好聽的,我覺得還是我blog的這首。

1.Intro:

约翰·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从海因里希·施韦默学习,1674年起从维也纳的克尔为师。1677年任爱森纳赫宫廷管风琴师,与巴赫之父相识。先后在埃尔富特(1678)、斯图加特(1690)、戈塔和纽伦堡(1692)的圣塞巴尔杜斯大教堂供职。在羽管键琴组曲与小赋格曲风格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的领域中,他是巴赫的重要先驱者。

《卡农》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好几个声部的旋律重複出现,交织着演奏,互相追随,让人有无限延伸的感觉。《卡农》虽然是一首精美的小品,却让帕海贝尔一辈子名留古今,如果他还在世的话,那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卡农》旋律简单朴实,可是具备精密完美的音乐结构,十足表现出对位法的严谨与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低音部只有八个音符组成同一组旋律,从头到尾重複了28次,不但是一首男女老少雅俗共赏的曲子,也是初次接触古典音乐的最佳入门曲。

2.專輯推薦(聽了好幾張,特推薦兩張)




2)特雷沃·平诺克(Trevor Pinnock)的帕海贝尔:卡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